這一剎那,王沖腦海中此起彼伏,整個人完全怔住了。
擁有兩世的記憶,但是他可以確定,關于這一段的敘述,不管是在朝廷,還是民間,這段歷史都從無人提起來過。
“圣皇年輕睿智,英明神武,從小就顯示出過人的天資,受到太上皇的器重”,這是所有人唐人都知道的,就如同太陽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一樣,是某種眾所周知的常識。
正因為從小就顯露出過人的天資,所以圣皇才有后來的成就,理所當然受到大唐所有子民的愛戴,為大唐開創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成為天下人人尊敬的千古一帝。
但是眼前這本宮藉記錄的歷史,完全和眾人熟知的事情完全不同。
“如果圣皇早就被太上皇剝奪了繼承資格,為什么后來卻從不曾聽人提起過?還有,大唐無昏君,太上皇雖然建立的功業不及圣皇,但是也是天下公認的明君,圣皇登基前到底做了什么,會讓太上皇斥為不肖,而且直接說要剝奪他的繼承資格?”
“君王輕易不開金口,特別是皇子之爭,在一切未定,皇儲未決之前,君王絕不輕易表達態度,這是鐵律。圣皇年輕時到底做了?”
王沖神色凝重,手中捧著那本半燒焦的宮藉,整個人陷入了沉思。
這本典藉中記錄的歷史,卻完全是另一個世界!
“這到底是什么回事?”
王沖心中暗暗道。
本來以為,拿到這些典藉,就能知道真相,但是沒想到,看到上面的記載,王沖反而越發的疑重。
王沖翻開一頁,繼續往下看去。
宮藉中燒焦的部分非常之多,很多地方只憑只言片語,根本無法判斷整句話的意思。另外,王沖也發現,這本書雖然和圣皇有關,但卻并非以圣皇為主體,而是大部分記載太上皇,諸皇子,以及后宮娘娘的事情,同時還包括一些宮中重要的活動和禮儀。
但是一路往下看去,和“三子玄”的記錄越來越多,而且大部分都和當今朝野所知的相差極遠。
“一十八年,上召眾皇子奏對,三子玄被斥于眾皇子之外!并……”
“夏,上于醴泉宮杖責三子玄,言資質愚鈍,不堪大用!”
“一十九年,上聞玄劣行,召竇德娘娘,叱責之……”
“三子玄行為不端,上罰半年奉祿,囚禁于上陽宮,言牛馬……”
“……上命宗人府徹查此事,玄大恐,親自于太極殿請罪,上不見!”
“二十年,竇德娘娘貶為妃,眾監皆曰,受三子玄所累……”
……
一行又一行文字,不斷的躍入眼簾,王沖越看越心驚,如果不是這上面的文字,鐵勾銀劃,而且典藉封皮包了金黃絲綢,上面有正史的“皇”字,屬于已經勘定,絕對真實,沒有任何謬誤的真實歷史,王沖或許會認為,上面記載的那個人,根本就不是當今圣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