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不早了,我們該回去了。”君卿盯著靠在她懷里的男子,面色罩著霜寒。
靠在沈清瀾懷中的男子不由得打了個寒顫,到底是混跡于風月場上的人,意識到問題后,他立即坐直身體,甚至識趣的往旁邊挪了挪。
果不其然,周身寒意消散了不少。
他松了口氣,不明白這人既然這般在意那姑娘,為何還會由著她來這種地方
感受到屋內的低氣壓,沈清瀾沒出息的慫了,她沒膽子繼續捋虎須,乖巧的朝他點了點頭。
君卿見狀臉色緩和了許多,沉聲道“見也見識過了,是時候該走了。”
沈清瀾還能說什么,只得不甘的點點頭,蔫頭蔫腦的跟在他身后離開了桃源閣。
她有些郁悶,不明白剛才還好好的,君卿為何突然生那么大的氣
離開桃源閣后,尋了處四下無人的地方,君卿一個凈身咒下去,驅散了她身上不小心沾染上的梨花香。
沈清瀾眨了眨眼,疑惑道“你到底怎么了”
君卿也想知道他怎么了,他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只是問她“去放河燈嗎”
沈清瀾眼眸一亮,聲音響亮干脆“去”
君卿對這里似乎很熟悉,帶著她七拐八拐來到了燕水河畔。
河邊有賣河燈的人,沈清瀾找了個攤子挑了兩盞蓮花燈,她覺得君卿應當會喜歡。
攤主把河燈遞給她時,笑瞇瞇的說了句“燕安長安,愿姑娘長樂無極。”
沈清瀾有些好奇“老人家,燕安長安是什么意思,你們這里問候的話嗎”
攤主笑著說道“姑娘是來自其他地方吧”
沈清瀾點點頭,坦然道“是啊,我從很遠很遠的地方來。”
像是被她的話逗笑了,攤主笑著解釋道“既然姑娘是來自遠方的客人,不知道也很正常。燕安長安是我們燕安城里的祝福語,是為了紀念燕安將軍的事跡而流傳下來的。時間長了,我們這里的人都習慣這般問候了。”
見她神色好奇,攤主便主動和她說起這個名叫燕安的少年將軍的故事。
故事起源于王朝末年,帝王昏聵,奸佞當道,國家正值風雨飄零之際,敵軍大軍壓境。
名叫燕安的少年將軍主動站出來,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向皇帝立下軍令狀,帶著五萬名士兵出征,奔赴一場必敗之戰。
敵我雙方實力懸殊,所有人都覺得他們必死無疑,誰知這名少年將軍卻力挽狂瀾,不僅親手斬下敵軍將領的頭顱,最終還大獲全勝。
就是這樣的少年英豪,最終卻因傷勢過重病逝在云粱城。
有人猜測是帝王擔心燕將軍功高震主,所以派人伺機暗殺燕將軍。
因為燕將軍死后,與他交好的太子弒父逼宮,說他的死皆是父皇過錯,更是將他病逝的云粱城改為燕安,以此來緬懷紀念他。
從那之后,燕安城的老百姓也一直以燕將軍為榮,城中還建有將軍祠。
沈清瀾聽后若有所思,辭別攤主后,兩人提著燈走到河邊。
她蹲在河邊看君卿放河燈,突然問他“你說那小將軍有這么大的功德在身,來世會不會過得比旁人更加美滿幸福”
正要放河燈的手微頓,君卿語氣淡淡道“或許即便換了個身份,他身上依舊肩負著別的使命等他去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