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魚不免洗耳恭聽,想要聽聽徐公子要如何講自己加入白鷺堡后得到的好處。
“在下知道胡大俠俠義心腸,之所以幫助白鷺堡,乃是出于義憤,別無所圖。但單憑胡大俠一人,終究勢單力薄,又如何能夠拯救天下蒼生呢”
徐公子喟然長嘆道“世上已無太史公,誰人更作游俠傳如今的仙林,俠客早已凋零殆盡了。
單槍匹馬的俠客,早已與世俗格格不入,縱然竭盡心力,終是蚍蜉撼樹,徒然淪為閑人茶余飯后的笑柄。
胡大俠若想真正造福黎民,真正驅逐邪惡,就必須依附于門派世家。借助龐大無匹的勢力,才能將俠道推波及遠,真正施惠于蒼生啊。”
連續寫了諸葛玄策、諸葛蘭、徐公子三場對話,分別是儒言、俠道與世故,屬于同一陣營中的三種差異觀念,也隱藏著李魚內心的沖突和選擇。
長篇累牘,可能有讀者覺得枯燥,覺得無聊。
然而這便是作者想寫的書,這便是作者想寫的內容。
請大家不要用其他小說來進行對比,不要用以往的閱讀經驗和故事模式來預判扇花錄,那只會讓你渾身難受。
作者特意寫了荷露仙子成婚這一段,也是為了說明,讀者習以為常那一套,在本書中不受推崇。
修為無敵,不代表人就無敵,因為高處不勝寒,因為“吾心”難免有困惑。
扇花錄,表面上是扇花,其實卻是明心。
這是一部關于內心沖突和選擇的小說。
這本書的真正看點,是那些瘋狂的、絕望的、偏執的、灑脫的、熱情的、堅定的行為本身。本來這段話是放在上架感言的。
請記得,這是扇花錄。若想看到你想看到的內容,可以移步其他小說,而不必強求作者來寫你喜歡的內容。
當然,作者連寫三場對話,其實也花了一些小心思。
三場對話的立意乃是由天下到個人,由大到小,層層遞進。
而仔細體會諸葛玄策、諸葛蘭、徐公子三個人的話語,其實三場對話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都是對李魚進行攻心和拉攏。
只不過,徐公子最為功利,也最為直接,將用心擺在臺面上了。這當然也是因為徐公子的眼界和身份而決定的。
徐公子是一個小到不能小的配角,但作者依然決定給他一點表現的機會,來凸顯仙林中彌漫著的“時不我待”的“用世”心態。
本來很多東西都該由讀者自己發現,作者絕不應該多話。
作者一說話,說明作品筆力不夠,說明作者想表達的東西在小說里面體現不出來。
但轉念一想,扇花錄畢竟只是一本拿來消遣的網絡小說。
作者固然寫書水平不夠,讀者看書多半也是一目十行,難免錯過靜水之下的暗流。
所以作者忍不住啰嗦幾句。
網絡小說太過直接,這是弊端,也是好處。就比如作者此刻明白說出來,有些讀者就又被作者忽悠了,本來想棄書的人說不定也會駐足留步,轉為繼續觀望了。
一笑。
毀譽在人,去留隨君。
而扇花錄的缺點始終就在這里。
感謝還有人能夠忍受這些缺點,繼續喜歡著這本扇花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