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李南金有詩曰,蟲唧唧萬蟬催,忽有千車捆載來。聽得松風并澗水,急呼縹色綠瓷杯。
李南金之意,茶聲有如松風響動,澗水流動,便是茶水入杯之時。不過李南金的朋友羅大經卻別有看法。
羅大經詩曰,松風檜雨到來初,急引銅瓶離竹爐。待得聲聞俱寂后,一甌春雪勝醍醐。
羅大經的意思,煮茶的詩號,如果聲音像松風澗水,已經將茶葉煮得太久,茶水會產生苦味了。所以剛剛聽到松風般聲音,就要趕緊移瓶去火,這樣才能保持茶葉的甘甜,留下一杯絕妙好茶。
李南金與羅大經的看法各有道理,但據前人筆記,倒是羅大經得到更多贊同,想來定有道理。
我不過拾人牙慧,芙蓉仙子以為如何”
張羽嘆道“待得聲聞俱寂后,一甌春雪勝醍醐。詩人真是不凡,能將我心中有而口上無的東西,說得這么妙這么美。”
李魚果然替上官雁掙回了顏面,照夜雪獅“嗚嗷”一聲,在上官雁懷中伸頭伸腳,得意洋洋。
等到松風初起,張羽將茶湯優雅倒入流霞盞,分與眾人。
李魚端起茶盞,尚隔了許多距離,已覺清香撲鼻,直潤到心間去。及至真正入口,神髓皆動,清風孕生,不覺眉飛色舞,連贊道“好茶,好茶。”
唐柔雨亦是淺抿一口,嘆道“得遇此茶,往日所飲皆成粗水矣。可見好茶亦須知己,若無芙蓉仙子之茶藝,便有惠山泉與建溪茶,也只是暴殄天物。”
“過獎,愧不敢當呢。”張羽端起流霞盞,卻是一呷而盡,并不懼怕茶湯滾燙,顯示她真正是精于茶道的高手。89網
上官雁自囊中取出綠豆糕,明桃諸女也拿出桃酥、曇花凍等點心,均擺在軟綢之上。
唐柔雨纖指拈起一塊綠豆糕,緩緩放在口中,細眉一展,贊道“這綠豆糕也極好吃,我竟忍不住要多吃幾塊。”說著,又拈了一塊綠豆糕在指間。
上官雁秀眉微顫,道“唐姐姐喜歡,便多吃些,不過是尋常糕點而已。”
張羽復又給眾人滿上茶盞,笑道“先前我說對花啜茶,大煞風景,真是大錯特錯。”
薛逸峰滿臉疑惑,追問道“對花啜茶,為何大煞風景,又為何大錯特錯”
張羽解釋道“吃茶看花,意隨花行,往往因為花的美麗而忽略了茶的甜甘,所以說喝茶時不宜看花。
而眼前名花傾國,風姿超然,花增茶之韻,茶添花之雅,才知對花啜茶,真正是有滋味。”
張羽這話,顯然是把上官雁與唐柔雨比作名花,其實她自己何嘗不是傾國之色
她口中說出“有滋味”三字,在場之人均泛起同感。薛逸峰更不由癡想起來“若是李哥哥容貌不毀,此刻便是四大名花奇集,該是何等賞心悅目”
唐柔雨接口道“芙蓉仙子以花喻人,雖然往我們臉上貼金,到底落了俗套。
依我看來,此時此境,唯有東坡那一句詩方能形容。
從來佳茗似佳人,這盞中之茶,洗心掃俗,才是真正佳人。豈不遠勝過我等膏油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