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羽走到竹子旁,嫣然一笑,念念有聲“竹君竹君,以爾之清氣,佐茶之清香,不算辱沒吧”
但見她纖手攀上竹枝,輕而易舉折下許多嫩葉,繼而抱持竹枝,放在火爐之中,火石一敲,便在竹枝上燃起火來。
薛逸峰氣惱不已,恨恨道“這竹子也挑人的我百般使法子,一點火星唾沫都沒的,這不是單欺負我嗎”
眾人皆是忍不住現出笑意,渾忘了此際險境,心神大為放松。
張羽從百寶囊取出一個翠綠葫蘆,一邊將葫蘆中的水倒入茶壺,一邊道“我雖不懂茶道,卻是附庸風雅,特地尋來惠山泉水,如今正好款待佳客。”
惠山泉水甘芳溫潤,如激雪過齒,濯熱滌俗,被譽為“天下第二泉”,乃是煮茶神品。
唐柔雨拍手贊道“芙蓉仙子乃是茶道高手,這般說辭,無乃太謙乎水是好水,茶當然也非凡品,芙蓉仙子莫要饞我。”
“東坡詩云,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惠山水嘛,自然要配建溪龍團鳳餅了。”
建溪之龍團鳳餅,名冠天下。惜乎茶圣陸羽未曾前往建州,未曾將建溪茶著錄于茶經之中。是以宋國丁謂有詩曰“唐賢經譜內,未識建溪春”,頗是為建溪茶叫屈。
唐柔雨乃是仙音宗少主,腹笥既富,眼界自高,但聽到“建溪”兩字,眼中仍不由自主透出憧憬之色。
她素來只聞建茶之名而不曾有機會親口品嘗,今日機緣巧合,得以在困境中得品佳茗,倒是了了一樁心愿。
這般想著,唐柔雨又將目光移向李魚臉龐,凝眸含情,別有所寓。
上官雁見了,只是微微冷笑,懶得說一句閑話。
少時,明桃等四弟子回返,望見張羽好整以暇在煮茶顧火,那是習以為常,并不為奇。但瞧見李魚等人臉上沒有一絲焦躁氣息,四女卻不免吃了一驚,又多了些佩服之意“眼瞅著兇多吉少,小姐煮茶養心,渾若無事,他們竟也能安之若素,氣定神閑。就連那女公子薛逸峰,居然也能沉得住氣,真是難得,難怪小姐肯帶著薛逸峰一同上路”
火爐與茶盞之間,張羽與火爐之間,距離井然,顯然遵循一定法度。尤其張羽舉手投足,行云流水,盡是清雅。李魚瞧在眼中,但覺賞心悅目,暗中贊嘆。
不一時,茶聲微起,李魚舉目往茶壺中瞧去,卻見云氣縹緲,茶葉與波濤相互跌宕,“云疊亂花爭一水,鳳團雙影負先春”這兩句詩詞,登時在腦海鮮活起來,再是形象不過。
忽聽張羽問道“敢問冰雪仙子,如何才是品茗良時”
“我只知一沸二沸三沸之說,想來芙蓉仙子另有高論。”
張羽又把目光望向上官雁,上官雁大大方方道“我是不懂的,莫要為難我啦。”
張羽不由一笑“霜月仙子當真妙人。”卻又瞧向李魚“還望李公子不吝賜教。”
李魚尚未說話,上官雁已先抿嘴而笑“我雖然被你考倒,但李公子博覽群書,絕對能替我扳回一城。他答了出來,便如同我答出來一般。”
唐柔雨細眉一顫,心頭更瞬時生出惱怒來“我爭得口頭名分,情分上卻輸了半層。上官雁暗用夫唱婦隨,是故意惱我來著”
上官雁既已抬出花花轎子,張羽眼中更流出殷盼,李魚不好謙遜,當即侃侃而談“我生長鄉野,實不會飲茶,只好搬出古人,紙上談兵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