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鬼王便是當時逃難而來的中原流民。”
“流民么,頭上無一片瓦,腹中沒一粒糧,為了一家老小,他與一眾鄉民為坊間惡少所欺,騙去了海邊修海塘。”
“他本是中原人,不曉得其中險惡。修海塘可是鬼都不愿意沾身的辛苦差事。”
“一起修塘的同鄉一千人,不到月旬,就生生累死了一半。可一面為了家人,一面是官法如爐,都只能咬牙忍耐。”
“終于到了工期,監工卻欺他們是沒跟腳的流民,將他們強行扣押下來繼續苦役。”
“又過了月余,有新加入的苦役是他的熟人,才得知,自己拼死拼活托人寄給家人那點兒微末工錢,只因家里沒有男人撐腰,被流民中的無賴漢搶奪去了。可憐他闔家老小,已盡數餓死在了城外的窩棚里。”
“他聞此噩耗,嚎哭了三日。”
“第一日,天昏地慘,他哭瞎了雙眼,流出血淚。”
“第二日,日月無光,他連血都哭盡了。”
“第三日,暴雨如注,他以鐵錘自碎頭顱,并立下誓言死后,不入地獄,不入輪回,只愿為一厲鬼,殺盡天下奸賊”
“周遭目睹之人紛紛動容,引得與他經歷相同的上千苦役相繼效仿。
是夜。
天落血雨,海涌赤潮。
這千人果然如其誓言,盡數化為厲鬼,呼嘯血城。一夜之間,殺盡了那坊間惡少、無良監工、無賴流民等一切奸賊”
黃尾一口氣說完,口干舌燥,將米湯咕隆隆灌進肚皮,讓大伙兒稍待,自個兒腆著臉找老板續湯去了。
此方世界民間復仇之風盛行。以血還血、鏟除仇敵的故事最是深入人心。
所以,盡管故事主角是那鬼王,也聽得群鬼面紅耳熱,恨不得碗中不是米湯是烈酒,能一舒胸中熱氣。
但李長安卻掃興地搖起了頭。
秀才中有鬼直白問“道長何以搖頭”
道士先拿嘴把碗底兒“洗”了個干凈。說來奇怪,這作了鬼反倒胃口大增,昨夜席上一通胡吃海塞,才過了一晚,肚皮里又空空如也了。
“鬼王的故事有幾分真假我不曉得。但我對厲鬼卻略知一二。”
悄悄瞅了眼在灶臺前打轉的黃尾,終究沒那厚臉皮,悻悻然拍了拍肚子,嘆氣反問
“諸位自認為是厲鬼么”
眾鬼趕忙搖頭。
“各位都算良善之鬼,然新死懵懂之際,尚且因橫死的不甘,本能地作祟道中。而厲鬼的怨恨百倍于諸位,神志最易為兇戾之氣所劫,一旦害人,又哪里會分辨忠奸善惡呢”
“道長說得沒錯”
黃尾還真續得米湯回來,大刺刺坐下,好似“作祟道中”四個字兒跟他沒一毛錢干系,笑嘻嘻繼續講述故事
“那鬼王行事漸漸殘暴無度。”
“初時只殺仇敵,后來與仇人沾親帶故的也難逃毒手,到最后便是不慎撞著他們的,也要追索上門,吞食滿門。好好的錢唐城,因他等一干厲鬼,幾成鬼蜮。”
“直到某日,他兇性大發,竟率著手下惡鬼白日沖入太守府,將府中上至太守下至仆役一并吞殺”
“如此兇焰,終于惹得城中寺觀的神仙羅漢們下山聯手降魔。”
“鬼王自是不敵,但神仙羅漢們憐他事出有因,又顧及他手下厲鬼眾多,如果盡數誅滅,恐傷天和。于是,同他定下誓約,他與手下厲鬼須得退入錢唐地下的窟窿城,接受香火供奉,庇佑一方平安。”
“從此之后,鬼王在地下吞食惡鬼,寺觀在地上超度善魂,才漸漸有了錢唐如今的繁華市面,也有了這么一句地上錢唐寺,地下窟窿冢。”
黃尾搖頭晃腦說罷,瞥見李長安碗里空空,要分他一半米湯。
道士謝絕后,把故事咂摸了兩遍,總覺得哪里滋味不對。
“故事里辛秘頗多,你從何得知”
“哪兒有什么辛秘”黃尾把米湯分于大伙兒,只留下淺淺一口,“城里供奉鬼王的神婆巫漢不少,人人手頭都有本十方威德法王總攝兇煞百鬼真經,我講的都是經上所記。”
說著,他捋起袖子,指著腕上黑字。
“這八月八鬼王宴,實則就是誓約中祭祀鬼王的日子。接到帖子的人與鬼,都得在這天把一萬錢交予巫師,由他們帶入窟窿城供奉給鬼王。所以,才喚作萬錢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