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玉琳瑯的門檐下擺上了一盞小小的船燈。
在錢塘城,船燈是潮神的標志。
潮神是本地的一位重要的神靈,俗言“潮迎千真來,潮送萬鬼去”,意指其是諸神的使者與引路人,當地無論舉行什么科儀,都少不了這位潮神參與。
玉琳瑯在門口擺燈,就意味著請潮神指路,本家要祭神。
一傳十,十傳百,短短小半上午,甘家要做還神科的消息便傳遍了大半個富貴坊。
雖不知為何如此倉促,十錢神又是何方神圣,但依著習慣,左近得空的大姑娘小媳婦都聚來搭把手,周圍吃這口飯的樂師、廚子、販子、裁縫、紙匠等等通通也聞訊而至。
時間在忙碌中飛逝。
傍晚時分。
晚霧未起,云天一片赤紅,映照得碼頭邊上百十號人湊出的場面愈加熱鬧紅火。
新鮮出爐的“十錢神還愿科”正在舉行。
神臺前。
身作彩衣、頭戴羽冠與儺面的神巫且歌且舞,指揮著眾人奉上貢品。
念誦起勾愿文疏
“黑筆勾銷,打開簿頭簿腳不,尾,望勾昔許之恩信士家下人等,酬還以后,呃、這個家道興隆,百般吉慶,人財兩發,富貴雙全,人人身高萬丈,個個火煙登天”
后頭,一眾男女焚香叩拜,一邊跟著念白,一邊也不由在心里嘀咕。
這個法師從哪里請來的
怎么念個詞兒都結結巴巴的,如此生疏真能以精誠致鬼神么
這時候,夕陽收起最后的殘暉。
又有冷風忽至,蕩起塵埃,壓低燈燭。
晝與夜似在一瞬間發生了轉換。
萬物沉入昏暗。
唯有眾人手中短香的香頭亮得猩紅。
似有無形之物隨夜而來,無聲啃食香燭。
短香迅速燃燒,煙氣騰騰升起,卻沒被冷風吹散,反而冉冉匯聚在神臺之上。
所有人的心肝都在此刻提緊。
神來了
“勿聽,勿言,勿視。”
巫師搖動法鈴,操著怪異而特意拖長的聲調
樂師們連忙偏開頭,只管死命吹拉彈唱;信士們急急匍匐在地,把三注短香高高捧過頭頂。
須臾。
某種模糊的、難辨形狀的東西出現在了那煙霧之中。
降臨在了貢品之間。
它撫過瓜果,瓜果立刻變得干癟;它淹沒米飯,飯粒黑爛如泥;它爬過牲祭,血肉便失去了光澤。
最后它落在了一個錦盒之前錢唐人祭神比別處實誠一點,他們給錢,給真錢。
“神”打開了它的貢品,可是里頭沒有黃金,也沒有白銀,甚至連銅子都沒一個,有的,只是一張黃紙符。
煙霧外
“急急如律令。”
啊
非人的尖嚎驟起,幾欲刺破耳膜。
場中眾人為其驚嚇而循聲抬頭。
但見神臺之上,縹緲的煙云盡數化作黑氣滾滾,時時幻化出種種詭異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