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必須要說明的是,任何武器的出現,都是有其特有的歷史背景,古代的人類不會因為無聊才會發明出一種完全不適用的武器,不管是狩獵還是戰斗,都必然要遵循這樣一條規則。”
“按照這條規則,我們今天再去評斷某一種武器到底厲害不厲害,誰是冷兵器之王就會客觀許多,而不至于因為主觀的因素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其他的冷兵器的發展歷史我不去贅述,單說雙手大劍,它的出現背景首先是與生產力和冶金鍛造水平來決定的,就好像青銅武器時代,為什么沒有出現過這種動輒一人高的大劍,因為沒有技術支持。”
“此外,雙手劍的種類也從來不拘泥于一種,它應該是泛指一種可以雙手握持的重型長桿兵器,例如古老東方的大唐王朝的陌刀,那未嘗不是一種特異形態的雙手劍,而在西方,大概在晚于東方大唐五百年后,也逐漸出現了雙手劍,但最初是由單手劍過渡的,一直到了15世紀前后,才在歐洲戰場上大放異彩。”
“時至今日,東方大唐的陌刀已經失傳,而西方以德國雙手劍為標志的雙手大劍則成為了雙手劍的象征,這不能不說是有些令人感慨的。”
“還有一點我需要說明的是,德國雙手劍出現在歷史舞臺的目的是為了壓制大量的無甲乃至輕甲的步兵,或在近距離內對敵方弓弩部隊進行快速沖鋒并肆意砍殺的,沒有哪一種武器在完成上述戰術目標時的效果比得上雙手劍,這種武器能夠在短時間造成敵方無甲或輕甲部隊和弓弩部隊的潰亂。”
“甚至如果敵方的騎兵尚未發起沖鋒時,或者依托復雜山地地形作戰時,雙手劍簡直就是騎兵的克星,比槍兵更靈活更可怕,但除此之外,想讓雙手劍去對抗重甲步兵或者重甲騎兵,那就是在耍流氓了。因為時代在進步,戰爭的性質也在飛速變化,在這點上你不能苛求任何一種已經退出歷史舞臺的武器太多,那是不公平的。”
“當然了,現在隊長先生您要使用雙手劍作為您的武器,我無權說這是一種時代的倒退,畢竟世界已經變了,我們面對的敵人也不再是我們的同類,也許它們的速度更快,也許它們的防御更強,也許它們被刺中心臟都不會死,在這種情況下,用已有的經驗去評價這個時代的戰場武器,同樣是有失公允的。”
“以上便是我的看法。”
“很精彩,隊長先生,拜恩教授簡要的說明了雙手劍的歷史定義,并做出了客觀的解釋,那么現在,就由我這個并不算出色的物理學后進給您從物理學方面講解一下雙手大劍這種在我看來很神奇的武器。”
此時那物理學講師弗雷德就笑著開口道。
“嗯,由于某些原因,我就不講得那么復雜了,我只從三個方面來講,第一是材料工藝,第二是武器形狀與重心的設計,第三,就是關于力的一些有趣的現象表述。”
“首先是材料工藝,這個是任何享受過現代化工業體系的人所不能深刻理解的,但如果對古代人來說那就很神奇了,也許我們的一把水果刀在他們眼中都會變成神兵利器,所以,歷史上的雙手劍,我是指德國的那種標志性的雙手大劍,其代表著當時非常優秀的鍛造工藝,這種武器看著很威猛,但其實重量遠沒有那么夸張。”
“所以隊長先生您要選擇雙手劍做武器,就必須先明白這一點,以您那輕易可以掀翻一輛卡車的恐怖力量,拿著一把不到五公斤的繡花針是否合適?”
“其次,我不太清楚古老東方的那種大唐陌刀是什么樣子,但我很了解德國雙手劍的重心配比,其實是更靠近劍柄區域的,總之揮舞起來并不費勁,但正如拜恩教授所說,這種武器只適合對付無甲目標或輕甲目標,它的威力與它那威猛的外形不成正比,如果您打算使用的話,就得根據您自己的力量和身高,戰斗習慣等等重新量身打造。”
“第三點,其實我想回答的是隊長先生您的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類似雙手劍這樣的武器是否適合您?這個問題其實是有矛盾的,有漏洞的,您得告訴我們您面對的敵人是什么樣子,是同為人類,還是野狼,猛虎,雄獅,或者我們之前見過的那種可怕的不死怪物?”
“還有,我們得知道您平時的戰斗習慣,畢竟在我們印象里您可是一位神槍手,不管怎么看,您都似乎有些畫蛇添足,請原諒我的直率,所以隊長先生,能不能再重新描述一下您的問題?”
秦戈此時就點點頭,“我需要一種近戰型壓制武器,可以在槍械武器無法完成壓制后,避免局面失控的一種可以力挽狂瀾的武器,這可能是一種過渡時期的武器,至少在我更加強大之前是這樣的,我這樣的描述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