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清泉見狀,對這孩子更是喜愛。
這皇宮真可怕,仿佛養出的花草都有毒,養的孩子也有毒,只有六表弟依然純粹。
當杜明規一行人要編撰于國有利的算學書的消息傳出,無數算學愛好者蠢蠢欲動,他們對青史留名興趣不大,但對算學本身是真的熱愛。
一時間試探的人無數。
杜明規等人親自面試檢查后,若是有真材實料的都吸收進來。
書青史留名又如何但它是個坑啊看回京城路上想殺他們的水匪就知道了。
不過選擇來研究算學的人,都是頭鐵不怕死的,甚至可以說視死如歸。
杜明規于是挑了那些家世來頭特別大的,這可是你們自投羅網啊,屆時若是被人追殺,可別怪他們。
后來者點頭如搗蒜,皇帝的態度那么堅定,他是英明君王,掌握著百萬大軍,他們相信頭再鐵也怕皇帝的砍刀。
打不過就加入嘛
既然皇帝都打算變法,半個朝廷的人都站他這邊,他們家族當然也很機智的站隊了。
劉俊誠就是上門想加入算學書編輯的其中一位。
杜明規對他十分滿意,這人的來頭大,本人還非常擅長算學,可以在作者欄里添上他的名字。
劉俊誠癡迷于算學,曾經為一本算學書和人糾纏了三天,在別人家門口站了大半天,就為了能去那人家中一覽某本和算學有關的藏書。
他的家學淵源,其父是戶部侍郎,也是熱愛算學。
父子倆能為一道算題扎在書房整天不挪步。
劉夫人為此十分苦惱,若是她不盯著的話,只怕這父子倆連飯都忘記吃。
回到家,劉俊誠手舞足蹈地說“爹,我們今天商量出一個法子,兒子覺得此法甚好,戶部不是年底賦稅田地難算么此法至少能省一半時間跟人力”
劉夫人對匆匆走進來的兒子怒目而視“劉俊誠,你成天只顧著算學,四書五經多久沒看了科舉可不是只考算學”
若不是她盯著,兒子恨不得全部時間只學算數,算學于科舉無用,學得再厲害也保證不了你中舉。
“咋沒用了”十五歲的少年郎小聲抗議,“若不是爹擅算學,他能升那么快”
劉夫人恨不得揪丈夫的耳朵大罵。
都跟他說了,兒子的學業重要,等中舉后,他就算沉迷于算學,誰也管不著,現在學得再好有啥用
劉侍郎一邊賠著笑,一邊將兒子救下來。
夫人就是太愛操心了,其實他們兒子也不是不懂事,這不是四書五經都看著嘛。
“夫人,皇上欲要變法,為夫總覺得這是五百年之大變局咱們兒子若抓住這次機會,便能青云直上。”
當今天子是明君,還是個乾坤獨斷的明君,自他上位以來,重農桑愛百姓壓制豪門世家,人口多了幾百萬戶,雖然還不至于家家有余糧,但也稱得上國泰民安。
劉侍郎心里門兒清,他擅長算學,比任何人都能明白皇帝變法后民間的大變化,江小侯爺寫的農書若能徹底施行,土地會產出更多的糧食,到時人口也會猛然增長。
人口才是最大的財富,一個五百年難得一見的盛世即將在眼前。
等劉夫人怒氣沖沖地離開,劉俊誠興致勃勃的拿起江小候爺發明的炭筆畫的表格,“爹,你看這表格,用這個阿拉伯數字,得省多少事兒,還有這個叫復式記賬”
劉侍郎摸著胡子的手停下來,湊了過去,“兒子,這個復式記賬你再與我說說”
這記賬法一出,感覺賬本都清晰明了,貪污難度變大。
等劉侍郎聽完后,頓時坐不住了“等會兒,為父先寫道折子。”
就當是他的投名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