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京城的消息傳到莊子里時,伍氏被嚇到了。
據說二皇子帶來的匪兵在京城燒殺劫掠,不少豪門勛貴人家直接被滅了門,其中又以寫了數學一書的著作者所在的家族最倒霉,基本上是匪兵的第一目標。
伍氏直接被嚇病了。
她滿臉潮紅地躺在床上,喃喃地道“子寬也是著作者之一,怪不得咱們在莊子里都逃不過”
知書坐在床邊,擰了一條濕帕子覆在她額頭上,給她降溫,柔聲道“老夫人,您就別多想了,咱們這不是沒事么”
然而伍氏就像是鉆入了牛角尖,“可如果咱們在京城的話”
“在京城也不會有事的”知書斬釘截鐵道,“您放心,所有參與數學一書的著作者全部都沒事,小侯爺當然也不會有事。”
對于這點,她非常堅定,這是對小侯爺的信任。
她相信小侯爺明知道數學一書會帶來的后果,絕對不會什么都不做,任由那些參與的著作者們陷入危險之中。
黎郁云抱著兩個孩子,站在門外和婆婆說話,“娘,您要快點好起來,囡囡和牛牛都想您了。”
門外響起兩個孩子“咿呀”的叫聲。
伍氏眼里堆起笑,頓覺身體都輕松了許多,擔心兒媳婦抱孩子進來,趕忙道“郁云啊,別讓孩子進來,染上病就不好了。”
直到半個月后,楊清泉終于來到莊子。
他面有郁色,不過短短一個月的時間,整個人看著像是瘦了十來斤,原本可愛的娃娃臉也開始變得有棱有角,褪去少年的形象,蛻變成一個穩重又成熟的青年。
小侯爺看到他的模樣,不禁沉默許久。
人都是要成長的,但成長的代價對這個少年而言,實在太大了。
兩人在荷花池邊的亭子里喝酒。
小侯爺也沒勸他不要多喝,什么話都沒說,默默地為他倒酒。
楊清泉喝了一杯又一杯,萬千思緒卻不知從如何訴說起,這一個月,他經歷了太多,也看到太多慘烈的事,他已經連訴說的勇氣都沒有。
他醉眼朦朧地拿起筷子,敲著酒甕,悲愴地唱了一曲將進酒。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楊清泉這一醉,直到翌日下午才清醒。
清醒后,他先去洗漱沐浴,然后去書房里與小侯爺聊起京城的事。
宮變之時,他正處于風暴的中心,比誰都清楚事情的經過。
他鄭重地向小侯爺揖了一禮,感激地說“多謝子寬提醒,我才未作出錯誤的判斷。”
小侯爺淡淡地笑了笑“沒有我,你也會作出正確的選擇。”
楊清泉是個重情重義之人,不可能眼睜睜地看著皇帝暈厥后任人宰割,肯定會做出一樣的選擇,那畢竟是一直疼愛他的舅舅。
想必皇帝也算準了這點,才會放心裝病,趁機將那些反對變法的蛀蟲解決。
小侯爺安慰道“皇帝英明,若是變法徹底實施,大康朝的百年繁盛不在話下。”
楊清泉心下復雜,面露惆悵之色。
是啊,皇帝狠得下心,為了趙氏的江山,獻祭幾個成年兒子。
早在明將軍身死之時,就應該知道事情有變,只有自己傻傻的什么都看不出來,好友卻早就看清事情的走向,冒險提醒他。
不,能看得出來的不止江子寬,還有朝中的那些老狐貍,只看這次沒一個紈绔所在的家族傷筋動骨,就知道他們早有準備,甚至一起配合皇帝。
楊清泉心里那點在成功指揮過幾次剿匪后飄起來的自傲完全消失,和朝中那些身經百戰的老狐貍相比,他算個屁
若真和他們對上,自己只怕是連皮帶骨都不夠他們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