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就像他媽說的,錢不是重點,二姨媽一生的榮耀全部系在兒子身上,如果她從工作中得到存在感跟成就感,她就不會將全部心思放在兒子身上了,就像他媽一樣。
吃過午飯,江河誠懇地去和二姨媽道歉,還鼓勵她去創業,理由多得是。
比如“表哥家的多多上幼兒園了吧這年頭養孩子的成本太高了,什么補習班、興趣班,就沒一個收錢少的。我媽說要給溯溯讀最好的雙語幼兒園,不讓他輸在起跑線上。”
二姨媽怔了
怔,她知道多多上的只是普通幼兒園,兒子兒媳每個月收入就這么多,不可能上得起一流的幼兒園。
她心里是怨恨兒媳婦的,隱隱約約也有點責怪兒子不站在自己這邊,但對于什么都不懂的孫子,她只有滿心的疼愛。
江河若有似無地說“我跟楚楚這輩子就這樣了,這點工資不愁吃喝,但也不可能大富大貴,幸好我媽能干,才能給溯溯最好的條件。”
二姨媽想到溯溯可愛的模樣,三妞給孫子最好的條件,奶粉都是進口的,玩具多不勝數,聽說還去上早教的。溯溯這才一歲半呢,口齒就這么流利了,確實在起跑線上贏了很多人。
二姨媽的神色變得嚴肅起來,然后開始自責。
她一直自怨自艾,和兒子、兒媳婦賭氣,她怎么就忘記了香火的延續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孫子有出息,錢家的墳頭才能冒青煙。
第二年,李花村成了遠近聞名的魚鄉。
住在市里的江河收到了一堆臘魚,于是聯系開連鎖超市的同學,吃了頓臘魚大餐。
李花村的魚大豐收,村長還在愁銷量,擔心江母的下飯菜工廠消耗不了那么多魚。
這時,二姨媽不聲不響的站出來,將剩下的魚都包圓了。
在這之前,她去考察不少魚塘,買了不少魚做成臘魚,之后更是學會上網,試著將臘魚賣到全國各地,銷售量不錯,一個月的利潤比兒子兒媳兩夫妻的工資還高。
一個月后,二姨媽做的臘魚進駐超市,火熱大賣。
李花村的魚都賣光了,小部分賣給城里的魚販子,下飯菜要了大部分,剩下的二姨媽包圓,她一個人忙不過來,還請了村里的人幫忙做臘魚。
村長喜滋滋地發錢,每家每戶都有,投資多的多給,投資少的少給。
村民們數著錢,決定再找地方多挖幾個魚塘,人手不足不是事,正好叫在外面打工的孩子回來奮斗,在家門口就能工作多好。
江父看著村里生機勃勃的模樣,有些恍惚。
這才幾年啊,以前寧靜得只以老人小孩為主的村子,現在到處都是年輕人。村里隨眼可見都是魚塘,現在回村都是火熱一片,到處是光著膀子的壯漢挖魚塘。
江河打電話的時候,聲音都拔高了“啥爸,你說你這個李花村聯合魚塘顧問漲工資了媽投資二姨媽建設臘魚廠她是廠長二姨媽以技術入股當上副廠長了”
他爹娘這就原地飛升了吧還帶了雞犬二姨媽一起升天
江父肯定地說“是的,村長想跟你聊聊,他在我身邊呢寶兒,你跟村長談談。”
四十出頭的村長別看比江父江母年輕,但人家輩分高,和江家有拐彎抹角的親戚關系,在江母創業時幫了不少忙。
十分鐘后,江河說得口干舌燥,總算將新生事物網購的事說明白了。
村長也是個能折騰的,為了讓村子富裕起來,居然啥都愿意干。
江父接過村長手里已經熱得燙手的手機,說道“兒子,你爸我厲害吧,我當顧問那叫名正言順,你以為誰都能養出這么好吃的魚嗎你爹我可是有二十年的養魚經驗。”
年輕的時候,他就以為能養一輩子魚,后來傳統的養魚方式跟不上,新型的養魚方法,倒激素、撒避孕藥、生長素等等方法,讓魚能在短時間內又肥又大,老方法養出的魚又慢又不夠肥碩,魚塘只能倒閉。
江父的聲音都是唏噓,“沒想到二十年過后,大伙又講究原生態了,我就說吃的東西瞞不過大伙的嘴巴吧這加激素的魚,味道哪有純天然好吃爸還要謝謝你,如果不是你淘的那本養魚大全,爸養的魚還沒那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