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主教埃爾維斯大怒,當下就表示要調集軍隊對尹頓公國重復一遍在彌賽亞的行動。
然而第二個、第三個國家也連續發表了聲明,表示要與尹頓公國采取相同的措施。
最后連角灣最強大的國家角灣同盟也占到了尹頓公國一邊。
巨大的矛盾甚至引起了教會內部的分裂,大批出身于沿海國家的神職人員開始與教會決裂,公開表示不再服從角灣教會的指示。
他們彼此串聯,互相支持,按照原先教會的內部形式重新建立了組織,對外稱自己為新教,并將原先的教會稱呼為舊教,以表示兩邊已經決裂。
這個新教派的首領就是第一次擲出窗外事件時的核心人物角灣同盟尼斯堡主教安杰洛。
那一次正是以他位代表的尼斯堡教士反對將什一稅的九成運往柯林斯,教會使者決定逮捕他到柯林斯接受懲罰,得知消息后憤怒的尼斯堡民眾沖入大教堂把教會使者扔出來窗外。
這種局面是埃爾維斯所想不到的,本以為只是有個別刺頭挑事,沒想到有這么多的國家聯合起來反對教會,甚至連一大批神職人員都站到他的對立面。
當然,在主教大人看來,什么見鬼的新教派,通通都是異端,都是污穢不堪的存在。
但是否對尹頓用兵,埃爾維斯陷入了兩難的選擇困境。
也恰在此時,教廷再一次派出了使者抵達角灣。
“重拳對付這幫偏離天父教導的異端,必須重拳出擊,才能沿海的愚民們回歸正道。”
“埃爾維斯大人,請率領我們向這些異端開戰吧”
在角灣教會的議事大廳能,坐于埃爾維斯右手邊的一位頭戴王冠的人大聲嚷嚷道。
他是柯林斯的國王塞戈維亞二世。
柯林斯是角灣內陸國家中最主張對沿海國家采取強硬手段的國家,國內上至貴族下至平民,開戰意愿相當強烈。
柯林斯作為角灣教會總部的駐地,人人都以自己居住在天父榮光直接照耀之地為榮。但柯林斯因為地理上的限制,又不如沿海國家富裕。
精神上的優越與物質上的落后導致了柯林斯人強烈的心里錯位,他們視沿海居民為粗俗的暴發戶,暗地里卻對他們巨大的財富垂誕三尺。
“陛下,請稍安勿躁。”
坐在埃爾維斯左邊的神職人員當中,有一位站了起來。
他面相忠厚,頭發花白,滿臉皺紋,胡須有些稀疏。
“教廷派我和安東尼來角灣的目的,正是想做最后一次努力。戰爭是誰都不希望發生的。戰爭一旦爆發,會有多少母親失去她們的兒子,會有多少妻子失去她們的丈夫,會有多少孩童失去他們的父親。”
剛剛抵達柯林斯的教廷使者利百特,一邊環顧眾人,一邊緩緩地訴說自己的觀點。
“世間又會增加多少無謂的苦難和悲劇,我想這是仁慈的天父所不想看到的。”
“所以,我將和安東尼一道前往沿海國家,祈求和平的延續,阻止戰爭的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