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在馬上的布爾甘中尉遠遠地望著那支不斷接近的隊伍。
步伐整齊、隊形森然,毫無疑問,那就是阿爾達的正規軍隊。
他們是從哪里冒出來的湖心鎮的駐軍不可能這么快地回來啊,難道其中的某一支在附近留下來了
布爾甘想得腦仁都有些隱隱發疼。
一開始,布爾甘對于自己現在掌握的力量還是挺有信心的,再怎么說這也是將近兩千受過基本軍事訓練的民兵。
但是隨著那支軍隊的接近,他的信心開始出現了動搖。
對方人人都手持槍械,而且隊伍的后面還拖著至少十門火炮。
這樣的話,形式就變得有些嚴峻了。
湖心鎮駐軍在出發時,帶走了現役的所有火炮。
留在軍械庫里的都是被淘汰下來的,其中好幾門甚至是當時征討海盜時的“老古董”,之所以留著不熔掉,聽說是保羅格來曼想著在合適的時候出售給其他人。
在格來曼伯爵剛剛構思出火炮這種殺器時,當時的鑄炮技術尚處于摸索階段,無論是它的發明人格來曼伯爵,還是親手將之實現出來的工匠,都是“我覺得這樣做能行,所有應該這樣做”。
以現在的觀點來看,那個時候造出來的火炮質量堪憂,雖說它們確實在阿爾達軍隊早期的軍事行動中發揮重大的作用。
另一個問題是,退出現役后,這些火炮都放在軍械庫里,缺乏保養。
天知道把它們重新拉出來,點火后會不會炸膛。
火炮炸膛這種事情會對士氣造成嚴重的影響,特別是對一群缺乏訓練的民兵,火炮的炸膛可能影響到他們對剛剛領到手的火槍的信任。
另外火炮的發射也不是一兩天能教授好的,特別是布爾甘的作訓處僅僅負責常規訓練,炮兵的訓練自有一套體系。
綜合種種原因,布爾甘沒有讓民兵們接觸火炮。
不斷接近的軍隊停了下來,在隊伍的旁邊,那一群騎著馬的軍官中,布爾甘認出了那個身影參謀長施羅德。
不僅僅是布爾甘認出了他,民兵中也有見過的施羅德的人,老騎士的出現讓隊伍出現了輕微的混亂。
怎么回事為什么堂堂的軍隊參謀長站在我們的對面
不少人的心里泛起了滴咕。
這時布爾甘突然大喊“所有人舉槍”
嘩啦一陣響動,那些不認識施羅德的人按照命令舉起了手中已經上好彈藥的火槍,而那些認出施羅德的人,也隨著身邊人的動作一起舉起了槍。
施羅德身邊的一名軍官,緩緩地行進至距離民兵隊伍二百米左右的地方,然后就停止了,布爾甘不由得暗罵一聲。
那人手持一個鐵皮制成的喇叭,舉在嘴邊大喊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