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力的嘶吼,不分敵我的殺戮,猶如被魔鬼附身的士兵……護教軍陷入了一場巨大的災難。
見證這場大規模營嘯的并非只有護教軍內部的親歷者。
阿爾達海軍陸戰隊一營三連偵查班奉命趁著夜色抵近偵查護教軍的營地,以為計劃中的報復行動提供情報。
士兵們將自己的身影躲藏在樹叢中,沉默地看著遠處那番他們從未見到過的景象。
在阿爾達軍隊內部,上到將官下到士兵其實都知道有所謂營嘯這回事,教導員們為士兵們科普軍事常識時,這是一個著重介紹的方面,并從心理學方面闡述了發生的原因。
這與其他軍隊中將之當做禁忌之事、忌諱提起、并以魔鬼附身之類理由去解釋的做法迥然不同。
但當他們在現實中親眼見到時,仍為其呈現出的可怕所震驚。
事后班長在偵查報告中寫道:
“所有的人都瘋了,陷入了一種不可描述的癲狂狀態中,或許有人能在一開始保持著清醒,但馬上就被這座被不可名狀的巨大泥淖所吞噬,士兵們操著任何他們能在第一時間內拿到的武器,嘴中發著可怕的尖叫撲向白天時還在一起并肩作戰的戰友,或者殺死對方,或者被對方殺死。”
“血腥的廝殺一直持續到凌晨四點,營地里因為混亂引起了火災,這反而拯救了那些還活著的人,他們雖然瘋狂,但出于怕火的本能還是紛紛四散躲避,這時理智才稍稍回到頭腦中,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所有人都被折騰得精疲力盡了。”
“尼斯堡內的同盟軍隊并沒有趁機出城攻擊,從城墻上應該能觀察到護教軍營地內的混亂,或許是他們以為這是什么陷阱,又或許是也被護教軍自相殘殺的景象所嚇住。”
陸戰隊的偵察兵們在太陽升起前撤退了。
彼時可怕的營嘯終于止息,混亂中引起的火災將護教軍的營地付之一炬,地面上到處都是被燒得面目全非的尸體,但這些尸體可能在火焰蔓延上身前就已經倒在同伴的屠刀下了。
得以幸存的柯林斯國王加勒特三世在同樣幸存的角灣教會使者柯奧支持下,成了暫時主持大局的人。
至于之前的護教軍統帥庫克將軍,很不幸地被人發現死在了就寢處附近的馬廄旁,當時他可能試圖騎馬脫離營地內的混亂,然后就被亂兵圍堵住了。將軍尸身上盡是些可怕的刀傷,但因為沒有被火災所波及所以很容易被辨認出來,周圍則躺著衛兵們的尸體,以及數量更多的亂兵。
庫克被教廷千里迢迢地派遣到角灣,以協助當地教會取得這場教派戰爭的勝利,但就在離勝利只差臨門一腳時身亡了,而勝利也隨之遠去。
沒有時間為這位將軍哀悼,護教軍必須在尼斯堡的同盟軍隊反應過來之前撤退。昨夜已經蒙受了巨大的損失,繼續恢復進攻無論如何都是不現實的事情,即便是仍留有一定的實力也需要修整和補充。
于是在加特勒三世的指揮下,護教軍上下匆匆收斂尸體,收拾行囊,偃旗息鼓地撤向后方來時方向上的一個據點。到了那里才得閑清點人數。
結果是可怕的,當進攻到尼斯堡城下時,他們有整整三萬人,經過多天的攻城,截止到昨天也還有兩萬六千出頭,但是經過這場可怕的營嘯后,此時的清點的結果竟然不足一萬人,撤退前收斂尸體后有個粗略的報告,掩埋了近一萬具尸體,所以還有近六千多人失蹤不明。綜合起來的損失竟然比攻城造成的傷亡都多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