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林斯城上上下下陷入了一種災難般的狀態,正如幾個月前的尼斯堡一般,彼時尼斯堡人所經受的恐懼、絕望、混亂完完全全地復制到了這個內陸城市的身上。
物價飛漲到一個不合理的地步,許多物品變得用再多的金錢也買不到,市場的崩潰催生出暴力,在失去秩序的管制后,拳頭比金錢更容易獲取到想要的東西。
原本維持秩序的武裝力量或是聚集在城墻上防御,或是被各個權力者聚攏在自己的身邊保衛安全,而放任民間的混亂繼續蔓延下去。
權力階層中,有人希望能夠與新教聯盟談判,以換取一個比較體面的戰爭結局。
但作為角灣教會的駐地,柯林斯城里最不缺的就是宗教狂徒,尤其是大主教埃爾維斯,他固執地仇視著被自己一手催逼出來的新教派,堅持認為自己是在捍衛光明之主的在人世間的威嚴,絕不能與那些被巫師蠱惑的異端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
“或是異端們死亡,或是我們殉教!”
“要用異端們的血來洗刷他們犯下的罪惡!”
在教堂中,埃爾維斯不斷地朝著聚集在這里的狂熱信徒們宣講,他的嗓子因為沒日沒夜的嘶吼而變得不堪用,聲音變得十分沙啞,但在別人聽起來仍然力量感十足。
大主教已經連續好幾天沒有合眼了,現在驅使著他這具身體活動的完全是來自精神層面的力量,而非他的肌肉和骨骼以及身體中的養分。
即使柯林斯已經陷入到惶惶不可終日的狀態了,此時的角灣教會在城內仍然有著大批的追隨者,畢竟在這里經營了上百年,樹大根深,當埃爾維斯探知到統治階層中有人在密謀媾和時,便立刻糾集信徒們上門圍攻,揪出主使者要施以火刑。
這引起了貴族們的反抗,柯林斯城中差點爆發一場巨大的內亂,關鍵時刻,教廷將軍韋伯斯特和柯林斯國王加勒特三世聯手彈壓,才不至于讓這座城市在敵人進攻前先毀于自身。
對于抵抗新教軍隊,加勒特三世既堅定,又不完全堅定,其實他早就派人與新教聯盟秘密接觸過,先是提出雙方軍隊互相退回自己的國家,恢復戰爭爆發前的狀態,被拒絕了,隨后又提出柯林斯可以賠款若干,又被拒絕了。
新教聯盟的要求十分堅定,那就是加勒特三世必須退位,柯林斯必須交由新教聯盟信得過的人統治。
但對于一個國王而言,奪走他的權力比奪走他的生命更加不可忍受,這幫沿海人在妄想——這是加勒特三世堅決的一面。
但他又打著一個主意,依托柯林斯的堅固防御,讓新教聯盟的進攻付出慘痛的代價,繼而被迫接受自己的條件,至少自己要保住國王的位子——這是他不堅決的一面。
新教軍的攻城戰終究還是開始了。
數十門大炮于城墻外面一字兒排列,隨著開火口令下達,黑黝黝的炮口噴射出憤怒的火焰和震天的吼聲,將沉重的炮彈狠狠砸在高聳的城墻之上。
墻上的士兵努力地將身體縮在墻垛后面,膽戰心驚地感受著腳下的震動,平日里他們認為堅不可摧的柯林斯城墻,在這巨大的力量下竟然像陷入恐懼的人一樣顫抖著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