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很快過去,年后就是春,黑山城寒冷依舊,春雪飛揚,天地銀裝素裹。
黑山軍司軍政一體,恰好天氣寒冷不適合出門,趙寰便在屋內,拉著徐梨兒與小娘子們一起忙碌。思索著做出何種變動,適合邊陲小城的防守與發展。
趙寰下定決心改變的原因依舊不變,軍政一體最后的結果,基本上兵不兵,民不民。
邊軍駐防也是一個問題,若要將領清廉,守在此種苦寒之地,朝廷必須付出豐厚的俸祿。
或者,朝廷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將領在當地經營日久,還不算嚴重,最壞的結局是造成軍閥割據的局面。
西夏共有十二軍司,李氏皇帝如此安排,并非他們蠢,預料不到嚴重的后果。
只要原因在于西夏窮,加上賀蘭山一帶偏僻荒蕪,朝廷無力擔負沉重的軍需支出。軍政一體等于讓將領自己養兵,基本上屬于是半獨立狀態。
趙寰同樣也窮,再窮也不能窮兵營。
游牧民族帶來最巨大殺傷力,在于他們的游牧習性。
主戰場不在韃靼的領地上,更直白些,光腳不怕穿鞋的。
他們全部家當就一頂帳篷,背著就能逃跑。而且能幫助逃跑的,還是他們另外的“家當”牛馬羊等牲畜。
而且一般來說,就算韃靼戰敗,中原朝廷也不可能反擊。并非人人都是霍去病,能去大漠里找到匈奴。
韃靼部落的草原,就是后世的蒙古,占地有多寬廣,趙寰一清二楚。韃靼各部落加起來,也不過幾十萬人口,撒在如此寬廣的地方,打著燈籠都找不到。
像是前遼上百萬人到了嫩江一帶,幾乎跟隱身了一樣。最后他們的下落,還是后世經過考古,才漸漸浮出水面。
如果他們騎馬來黑山城搶一圈,哪怕是一個大錢都沒有搶到,但對城池屋舍莊稼牲畜等造成的財物損失,事后需要很長時日才能恢復。
在史書上,記錄的戰亂,大多都是占領了某個城池,死傷多少兵丁。卻從沒有記載過,因為戰亂產生的金錢損失。
未曾記錄在冊的金錢損失,是加速王朝覆滅的最大關鍵。
待到雪停,天氣好些的時候,趙寰經常去爬賀蘭山。爬山的速度越來越快,能在山頂思考的時候就愈發長。
山上空氣凜冽,將所有的濁氣都滌蕩一空,心底一片澄明。
下山之后,趙寰便在屋子里認真繪制輿圖,將天下的關隘,一一作出標注,比如潼關,函谷關,散關。位于河西走廊的要道蕭關,門戶咽喉嘉峪關等等。
這些關口,就是趙寰要布防的重地。其中賀蘭山所在的赤木口,成吉思汗從此處幾次突破,打到了西夏的都城。
另一邊,趙寰早就給韃靼各部下了帖子,邀請他們來黑山城一聚。
離得最近的克烈部先到了,除了在金國勢力下的塔塔爾部未曾到來,其他如密爾紀部,萌古斯部,八剌呼部,堅昆黠戛斯部等,陸陸續前后來到了黑山。
偏僻的黑山古城,空前未有的熱鬧。
趙寰經常領著吳玠與徐梨兒,在賀蘭山腳下,觀看韃靼各部翻過賀蘭山,在山道上行駛的狀態。
起初吳玠不大當一回事,他出身于巴蜀。巴蜀多山,翻山越嶺自是不在話下。
等吳玠看到韃靼各部的首領與隨從,帶著先給趙寰的牛羊皮毛等重物,騎馬在山道上如履平地。
哪怕是韃靼奴隸,都要比大宋兵營里的兵丁要明顯高大壯實,就再也不敢小覷他們,深深明白趙寰對他們為何如此重視。
春日漸漸來臨,賀蘭山上的積雪逐漸消融,山底下的各種鮮花怒放,美得絢麗又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