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寰來不及蒸太多,所有的酒都端了上來,她面不改色地道“此酒只剩下了幾壇,待你們回程的時候,我自會贈送給你們。”
脫里遺憾不已,轉念一想,這般珍貴的酒極為難得,回去時能帶上一壇,很快就高興了起來。
酒意上涌,脫里打了個酒嗝,問道“趙統帥,不知這酒在何處能買到再貴都無妨,我有的是寶石金子”
其他可汗也不甘落后,道“我密爾紀部,從不缺金子”
可汗當然都富有,頓時互相比拼了起來。趙寰姿態瀟灑,一副根本不將錢財放在心上的模樣,隨意道“大宋不缺金銀,此酒不賣,我請了諸位前來,也是想與大家交好,方拿了此酒來招待貴客。”
脫里吃得快,此時在頭已經開始暈乎,尚未徹底吃醉的狀態。
腦子中尚有一線清明,脫里心想趙寰請他們遠道而來,先展露大宋兵的實力,再拿好酒招待,定是打著要他們稱臣的意思。
西夏兵都不是趙寰的對手,脫里已經輸過一次,酒意翻滾上頭,干脆直接跪地見禮“克烈部,愿奉大宋為主,每年向大宋納貢”
密爾紀等可汗面面相覷,接連起身見禮“密爾紀部,愿奉大宋為主”
趙寰見韃靼各部與黠戛斯一起稱臣,知道他們向來如此,誰強大就向誰臣服。
表面稱臣,得些賞賜回到草原,天高皇帝遠,隨便上貢些皮毛就了事。
趙寰哪能讓他們就這樣糊弄過去,頷首示意道“諸位請起,我請諸位來,也是為了共商大計。”
脫里他們坐了回去,見到趙寰如此反應,既沒答應,也沒拒絕,一時有些猜不透她的意圖了。
趙寰不緊不慢提出了她的要求。
一是在黑山開榷場,大宋與韃靼,黠戛斯各部交易的貨物有酒,鹽,茶,以及絲綢瓷器。
二是指定韃靼黠戛斯各部,每年交易的貨物中,必須不少于一千匹馬,其中母馬占六成。牛羊牲畜,奶酪等若干。
三是若遇到戰亂,韃靼各部必須接受詔令,隨同大宋的兵出征打仗。大宋會給予豐厚的獎賞。
四是韃靼與黠戛斯的疆域歸于大宋,各部的領地不變,在此范圍內,各部可以自行協商,決定其領地范圍。
五是大宋無償幫助韃靼與黠戛斯修筑城池,建屋建學堂,援助其書本,筆墨紙硯,先生郎中等。
趙寰最主要的目標,當屬第四與第五點。
替韃靼修城,游牧部落百姓的習性一時難以改變,但可以改變一部分權貴的習慣。
等權貴過慣了紙醉金迷的生活,有了城池,他們就好比穿上了鞋。
打起仗來,他們有了顧忌,想跑,扛著帳篷容易,扛著城池就難了。
其二便是疆域。
無論是西北,還是韃靼草原,疆域太過遼闊,趙寰從不會幻想能控制得住。
就算是名義上,也必須納入大宋的疆域,使其師出有名,避免以后的領土紛爭。
另外一重要原因,趙寰要平衡他們的勢力,讓他們彼此牽制,控制住一部獨大。
在黑山開榷場,交易的貨物正中他們下懷,他們自是高興得很。
至于筑城,開辦學堂等,對他們來說更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