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伯,這印章您說是賣方祖傳的”沈愈再次確認了一遍。
“沒錯,賣家拍著胸脯對我說的,小沈啊我這次沒打眼吧”老宋眼里滿是期待的問。
“還得再看看,目前來看東西還不錯。”
老宋一聽頓時樂了,“別著急慢慢看,先喝口茶,這茶啊就得喝帶熱氣的。”
“您喝您的,我再繼續看看。”
老宋端起茶杯美美喝了一口,心情之喜悅全在臉上擺著了。
沈愈一邊把玩一邊點頭,“露巧藏拙,好刀工啊,離篆刻化境也只是一步之遙,刀中見筆,筆中有刀,刀鋒挺銳,筆意勁秀,絕對的清代精工雕刻技法”
老宋一聽沈愈的話,美的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放了,他癡迷古玩卻是經常打眼,今天終于撿了一回漏,還是個大漏。
錢不錢的他并不在乎,主要這次撿漏的事傳出去后,他老宋頭也算是在古玩圈子里揚眉吐氣了。
老宋之所以對沈愈的話很是信服,是因為沈愈在古玩城開店這半年時間里為人鑒定古玩從來沒有打過一次眼。
并且價格非常公道,手拿把攥的雜項是兩百,半人多高的瓷器甚至是比人還高的老家具也是二百,從不多要,遇上那種家里有困難需要出售祖傳寶貝的,免鑒定費,絕對的業界良心。
“恭”
沈愈剛想對老宋說一句恭喜,恭喜的恭字剛說出口,沈愈卻是突然感到手上滑膩膩的,他閉上雙目仔細感覺了一下,心里猛的咯噔一下。
不對
不對勁
這印章的手感不對,不像是田黃石
剛才沈愈將注意力全部放在印章刀工與是否為拼接石上了,對印章本身材質并沒有太過在意。
這倒不是說沈愈不懂田黃石的鑒定,而是他的第一感覺出現了差錯,就是能有如此超絕刀工的印章,那肯定是大師級制印名家的作品。
而制印名家不可能在一塊假石或者普通石頭上費心費力,因為這是自降身份得不償失的事,你說刻一塊磚頭或者巖石,就算刀工再好,它也沒有價值啊。
而鑒定的偏差錯誤往往出在這里。
古玩行有句話“沒燈不算黑,燈下才叫黑”
具有一定收藏鑒賞知識的藏家在看到古玩優點的那一剎那最容易中招,因為他懂,他知道這枚印章的刀工好,進而忽略了最該重視的地方,就是印章之材質。
古玩鑒定總體來說是要先看真偽,再比優劣,比如字畫,摹本再珍貴,也比不過真跡。
清代四王致力于摹古,他們仿元四家的山水畫堪比真跡,其中王原祁有的作品已經超越真跡,但摹本就是摹本,值錢當然也值錢,終歸比不過真跡值錢。
因為字畫的價格,成畫時間越久加分越多,唐代不太知名畫家的作品到了現在那也是天價。
但也有幾種古玩不是先看真偽再比優劣,而是先看材質再說其它,比較典型的就是印章與鼻煙壺。
印章鑒定的第一要點就是先看材質,光緒田黃石的印章一定比雍正壽山石的值錢,也比明代壽山石的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