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覺無所為,勸君讀讀黃公望。
對于黃公望,很多人都不會感到陌生,就算不是古玩圈子里的人,可能也曾聽到過他的大名。
因為他就是著名國寶富春山居圖的作者。
這副畫他足足畫了近四年的時間,可惜后來因為種種緣故一分為二。
前半卷叫做剩山圖。
后半卷為無用師卷。
而這副鑒古圖因為不知道作者姓甚名誰只能當佚名畫拍賣,所以最大的賣點自然就是黃公望的親筆題跋了。
于是字畫展示完畢后大屏幕上開始播放黃公望的生平。
最顯眼的是八個楷體大字山水冠首,百代之師。
對于黃公望,沈愈是非常了解的。
除了博物館中的真跡外,疑似黃公望真跡的字畫沈愈也見過幾幅。
黃公望是繪畫史上一座巨峰,這一點不受質疑。
可說憑借一己之力,黃公望將文人山水畫推向另一個高峰。
對后代畫家的影響力更是無與倫比。
對明清畫家來說,黃公望的影響力甚至比畫圣吳道子,荊、關、董、巨等畫壇宗師巨匠還要大。
明清兩代的畫家,尤其是明中期后到整個清朝,畫法多是主張師從古人。
有時候已經到了每下一筆都講究來歷出處的地步。
比如你畫了一幅畫,畫法沒有古人之痕跡,那就是上不得臺面。
有人形容,畫不師古,如夜行無燭。
更有人直接喊道家家一峰,人人大癡。
可以這么說,在明清兩代,不學黃公望就是不好好學畫,就是旁門左道。
黃公望,字子久,號一峰,又號大癡道人。
他本姓陸,因幼年父母雙亡,被黃姓人家收為養子,所以才改姓黃。
據說黃公望的名字是養父親自起的。
養父膝下無子,特別希望有個兒子,見到黃公望后歡喜至極,言道“我黃公望子久矣,你便叫做公望吧”
到了養父家,黃公望的命運徹底發生了改變。
養父家境殷實,是當地有名的富人,于是黃公望瞬間有了條件讀書。
他本身天資聰穎再加上博覽群書,不久后就精書法,通音律,善詩詞。
繪畫中最喜畫山水。
傳世畫作有富春山居圖,水閣清幽圖,天池石壁圖,九峰雪霽圖,富春大嶺圖等等。
黃公望學畫畫并不是從年幼開始。
黃公望早年是想走仕途的,也就是讀四書五經,走科舉的路子。
期待學得文武藝賣與帝王家,封侯拜相,光宗耀祖。
只可惜當時科舉不開,考都沒處考去,所以黃公望只能等。
也屬官運不
。濟,黃公望直到45歲才做到一名不入品的書吏,并且因為受到上司的牽連還坐了牢。
出獄后,黃公望心灰意冷之下做了道士,以擺攤算命以及為人畫畫為生。
傳說黃公望這個時候認識了張三豐,更是與武當張三豐成為了好友。
他號大癡道人就是因為觀察山水到了癡癡傻傻的的地步。
有時終日在山中安坐,餓了隨便吃一口,渴了就喝些山泉水,廢寢忘食十來天都不一定能動上幾筆。
后來他自覺畫功還是不夠精湛,又與元代文人第一的趙孟頫求教繪畫的至高境界。
那時候的他已經50歲了,到了知天命的年紀。
趙孟頫比黃公望大十幾歲,對黃公望的求教,趙孟頫悉心指點,從不藏私。
趙孟頫雖然不在元四家之中,但元四家加一起也不一定比的過他。
比如黃公望七十九歲時在趙孟頫親筆所書的行書千字文后題詩“當年親見公揮酒,松雪齋中小學生。”
意思就是在趙孟頫面前他黃公望還是個小學生。
在趙孟頫臨黃庭經卷后更是直接寫道大癡黃公望,稽首再拜。
對于趙孟頫,黃公望可說完全是執弟子禮。
當然,黃公望更多的是學董、巨山水畫。
董源,巨然的山水畫能成為畫壇主流,黃公望可說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