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板,實不相瞞,我對您這幅畫很感興趣,不知道您這幅托塔天王繪像想賣多少錢”
見王余錢一直做深思狀,沈愈直接開門見山問起了價格。
“哦”
王余錢回過神來,他端起杯子抿了一小口,然后才笑呵呵的對沈愈說“沈專家,談價的事不著急,我也說了,這畫百分百會賣給您,現在我有個不情之請”
沈愈“什么事”
王余錢“我這里有兩件東西想讓您給掌掌眼,您放心,不會讓您白看的,可以在之后的價格里減掉。”
沈愈心里碎碎念了一句老狐貍。
賣給我,你要一億我拿什么買
再說畫的價格都沒談好,甚至連影子都沒有,你能給我減什么錢
不過大漏就在眼前,沈愈知道自己必須得沉的住氣。
只要大漏能到手,那讓對方占點小便宜也無所謂。
權當義務鑒寶了。
喝了口茶,沈愈笑容和煦,“沒問題,王老板你想讓我看什么物件,拿出來就是,只要在我的鑒定能力范圍內,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王余錢目的達到,整個人高興的很。
鑒定古玩看似簡單,但里面水很深。
不是頂級鑒定師,王余錢還真信不過。
對沈愈,王余錢自然是信得過的。
不管是上鑒寶節目也好,蘭亭居的口碑也好,沈重樓的威名也好,全都無可挑剔。
要不然,他也不會將沈愈給請來。
先將一張普通的飯桌拉到紅酸枝圓桌旁,王余錢才在木箱中取出一個熠熠生輝與古樸厚重皆存的圓形銅器來。
“沈專家,這物件還勞煩您給掌掌眼。”
說完,王余錢將銅器鄭重其事的擺到了沈愈面前。
“這是什么東西,銅盤子”李鐵頭很是奇怪的問道。
于茂林看了一眼隨即擺手道“不是什么銅盤,而是一面銅鏡。”
王余錢跟著笑言“對,是銅鏡,銅鏡就是古人用的鏡子,清代才開始出現玻璃制造的鏡子,在這以前的鏡子都是用銅做的。”
于茂林搖了搖頭,“也不能這么說,秦之前的鏡子名字叫監,就是大盆的意思,說文有言“監可取水于明月,因見其可以照行,故用以為鏡。
“但水鏡只能俯首看像,不能抬頭,所以到了青銅器時期,由于銅面能反光,人們便直接用銅面反照自己,由此產生了銅鏡。
“繪畫宗師顧愷之的傳世真跡女史箴圖中有這么一個畫面,左邊坐著一個男子,對著一座鏡臺,后面一位女子拿著梳子替他梳頭,這是最早的銅鏡繪畫。”
王余錢做出恍然大悟的樣子,“原來古代最早是用盆裝水照自己啊,這我可真不知道,哎呀,有眼不識泰山,原來于老板您也是銅器鑒定方面的行家啊。”
于茂林面不改色,一副專家模樣,“銅鏡是非常精美的藝術品,所以鄙人對銅鏡多少有點研究。
世人都說,一件的造型精美,色彩艷麗,釉面瑩潤的彩瓷或者一枚包漿醇厚的古玉可以給人一種藝術與歷史的厚重感。
但一面好的銅鏡同樣可以,絕不遜色于瓷器與玉器。
瓷器有釉上彩與釉下彩之說,更細分為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等,而銅鏡則有日月鏡、十二生辰鏡、尚方御鏡、神獸鏡、辟邪鏡、仙人鏡、神人鏡、宜官鏡,盤龍鏡,雙龍鏡,雙鳳鏡,龍紋鏡,八卦鏡等。
造型紋飾之多樣簡直是不可盡數。
古代制鏡師傅之手藝更是神乎其神,小型
銅鏡的尺寸甚至可以做到眼鏡片大小,或用繩子系于腰間,或隨身攜帶藏于懷中,精巧至極。
在眾多的銅鏡中,有一種最為奇特的鏡子,就是透光鏡。
夢溪筆談上有言世有透光鑒,鑒背有銘文,凡二十字,字極古,莫能讀,鑒承日光,皆透屋壁之上。
這候章汜。透光鏡是漢代出現的,正面微微凸起,光亮照人,當光線照在鏡面上時,鏡面相對的墻上,會反出鏡背花紋和銘文的影像,所以古人稱之為“幻鏡”。
王余錢聽的入神,李鐵頭卻是嗤的一聲笑了出來。
“我說老于,你就扯吧,哪里會有這種鏡子銅鏡能找出個人影來就不錯了,還透光,還幻鏡我才不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