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是小篆。
看到這里沈愈點了點頭,沒錯了,此璽絕對是實打實的一枚天子印璽。
小篆乃是始皇帝統一六國之后,大力推行“車同軌,書同文”政策的重要成果。
當時,丞相李斯作為主要的負責人,匯聚眾多奇人墨客與能工巧匠之智慧,精心創造出了這種嶄新的文字。
因為之前的文字叫大篆,所以新發明的這種文字就叫作小篆。
小篆字體優美兼具古風古韻,更可以隨意添加曲折,所以需要防偽的官方印章,全部采用小篆,一直延續到清末民初才廢止。
人們常說篆刻,就是這個意思。
一邊緩緩地將“受命于天”的印文朝眾人展示,沈愈繼續講解關于印璽方面的知識,“諸位前輩,東漢光武帝時期的名士衛敬仲,在其所著的《漢舊儀》中有皇帝印璽詳細的記載。
“書中提及,皇帝六璽,皆是以白玉雕琢而成,且璽鈕皆為螭虎之形。
“其上所刻文字分別為皇帝行璽、皇帝之璽、皇帝信璽;天子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
他稍作停頓,目光中透著一絲敬重,繼續道:“《漢舊儀》這本書,其主要內容乃是對漢代皇帝的起居日常、官制體系以及爵位制度等諸多方面的詳盡記錄,可謂是研究漢史不可或缺的極為重要的資料典籍之一。
“從這些記載之中,我們能夠清晰地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皇帝的印璽分為六大種類,其中包括皇帝三璽以及天子三璽。
“這六璽各自有著獨特的用途,其作用全然各不相同。
“有的印璽是專門用于冊封皇子諸侯用的,一方璽印落下,便決定了皇室宗親的尊貴地位與封土食邑。
“有的則是在任命朝堂文武百官之時使用。
“還有的是用來蓋在圣旨上與兵符一起調兵遣將,故而在使用時必須慎之又慎,絲毫不得差錯,因為一旦印璽用錯,臣子依據禮制便可以抗命不從。”
此時,沈愈輕輕拿起那枚印璽,目光篤定的道,“這枚刻有‘受命于天’字樣的玉璽如果晚輩沒有看錯的話,它應當是天子三璽中的‘天子信璽’。”
汪老聽聞,緩緩地捋了捋頜下那花白的胡須,“小沈,這皇帝三璽與天子三璽最大的區別究竟是什么?”
沈愈不假思索,神色從容地直接回應道:“皇帝三璽,其主要的適用對象是自己的臣民。
“而天子三璽,其中的門道可就頗為復雜且繁多了。
“舉個例子,給藩屬國的書信往來,一般不會蓋皇帝三璽,而是要使用天子三璽,以此來體現天子作為天下共主的特殊身份與地位。”
汪老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緊接著又拋出一個問題:“那這枚天子信璽的具體作用又是什么?”
沈愈這次沒有立刻作答,而是微微低下頭,陷入了短暫的思考之中。
片刻之后,他抬起頭來,緩緩說道:“依晚輩之見,這枚天子信璽大概率是用于祭祀天地鬼神,或者在冊封神仙之時使用的這么一枚印章。”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