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凈明亮的浴室中,張琦君剛從浴缸里走出來。
他的下半身還被尚顯溫熱的水包圍,上半身卻已感覺處在冰窖之中,那是被時蹤澆了兩盆涼水導致的結果。
神魂皆失地怔愣了好一會兒后,張琦君走出幾步,無意識來到了盥洗盆前,看到了鏡中的自己
他眼里有淚,紅血絲像蛛網一眼爬滿眼球,身上到處是被血水染紅的痕跡,手腕纏著一塊帶血的毛巾,手背上的那道紅線已經開始往小臂蔓延
而最可笑的就是鏡子映出來的是女主,并不是他本人的樣子。
他在師父的安排下進入到了一個可怕的游戲之中,然后他變成了現在這鏡子映出來的一個女鬼般的人物。
他幾乎都認不出鏡子里的人到底是誰。
太狼狽了。
張琦君意識到自己太狼狽了。
他該慶幸這段紅線劇情對時間的要求不是那么嚴格。
否則他恐怕根本活不到現在。
張琦君自殺,是因為他意識到他剛才在時蹤面前露出了太多破綻。
為了讓師父跟這件事徹底撇清關系,他謊稱師父打自己,并表示自己不喜歡師父,也不再喜歡唱戲。
可他回屋后反應過來,這個謊言實在漏洞百出。
時蹤質問他的時候,首先就是問他是不是喜歡唱戲,他回答了是。
不僅如此,他在很多采訪中也表露了自己對京劇的喜愛。
時蹤如果事先調查過他,那就會知道他其實根本對時蹤的身份不感興趣。
張琦君任務失敗,自知不會再有殺時蹤的機會,本就覺得對師父有愧。
回屋后,他越想、越覺得自己慌張之下急于和師父撇清關系,也許會反而把師父賣了。
于是他更加愧疚難安。
最終他決定自殺。
這樣時蹤就無法從他口里再套出任何消息。
哪怕時蹤再懷疑師父是指使自己這么做的人,他也沒有任何憑據。
無論如何,他任務失敗,就是對不起師父,怎么也該以死謝罪。
然而時蹤接連澆了他兩盆冷水,并點出了他一直以來連想都不敢去想的一個事實
李融景擔心他取代自己的地位,所以想在他羽翼豐滿前殺死他。
張琦君感謝李融景的提拔,感謝他賜予自己的一切。
而在這之前,他之所以會那么敬佩李融景,除了因為他會唱戲外,還因為他的風范和氣度,因為他那一心為京劇、而從不為自己的偉大人格。
在張琦君眼里,李融景曾是當之無愧的國之大師。
為了不讓國粹被玷污,為了讓影片中每一個跟京劇有關的細節都呈現得完美無瑕,敢在片場當顧問的時候對名導演、流量明星出言訓斥。
李融景不在乎有多少人因此罵他。
他只是安安靜靜地做他的戲癡。
他愿意耐心對待每一個對京劇感興趣的人,認真指導每一個在學習京劇的路上遇到難題的人。
他那么溫和有禮,那么平易近人
意外卷入這個游戲,不是李融景的本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