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往后,他們就是天子門生了。
聽起來是不是很高大上
但只要想想,像他們這樣的天子門生,每三年就要出一批,就知道含金量有多低了。
按照慣例,這個時候,天子就要給一甲的三位授官。
一般情況下,狀元是正六品的翰林院修撰,榜眼和探花則是正七品的翰林院編修。
不過,凡事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就要出意外了。
比如今年,天子就不想按常理出牌。
當今天子不到五十,可以說是正值壯年,雄心壯志尚未散去。
他自認是個明君,卻也是個慈父。
作為一個慈父,兒女的姻緣,自是要操心的。
他膝下的皇子,已經排到了十二,夭折的還未被計入排行。
但公主卻很稀少。
淑妃所出的三公主,正到了適婚之齡。
若是在前朝,尚公主這種好事,一般都是落在勛貴之家的次子頭上。
長子襲爵,次子尚主,都是皇室給勛貴世家的恩典。
奈何,前朝無論是公主還是駙馬,都不怎么安分,造反奪權的事情層出不窮。
就連前朝的滅亡,也和那群不安分的公主駙馬脫不了干系。
新朝建立之后,自然要給前朝的bug打補丁。
因而,從太祖那會兒就定下規矩,凡尚公主者,位比親王,卻不可掌握實權。
也就是說,皇室花高俸祿養著你,你也得老老實實的。
自那以后,給公主挑駙馬,就成了每代皇帝必要頭疼的課題。
若是挑那沒本事的吧,女兒不樂意,夫妻倆日子肯定過不好;
這是挑那有本事的吧,女婿不樂意,夫妻倆還是過不好。
本朝的駙馬與公主之間,就少有琴瑟和鳴的。
不過,派人調查過本屆前十名的背景生平之后,當朝天子忽然覺得,三女兒的姻緣有著落了。
就那個山東學子傅玉衡,學問雖好卻生性懶散,平生沒有大志向,簡直就是做駙馬的不二人選。
就你了。
因而,天子決定,小小打亂一下今年的節奏。
該到授官的環節,他卻沒有讓人傳旨的意思,而是十分和藹地詢問傅玉衡。
“傅卿年少才高,堪稱少年英杰,不知可曾婚配呀”
傅玉衡一怔這是幾個意思授職之前,還帶現場調查戶口的
一時沒反應過來,他決定老老實實地回話,“回稟陛下,微臣一心讀書,無心兒女情長,因而并無婚配。”
這話倒是真的。
他實在是迫切想過回咸魚躺的生活,從顯露聰明,讓私塾老師見獵欣喜的那一刻起,就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讀書上。
能十年考中,就不要拖到十一年。
至于名次,他只求如孫山,上榜就行,對于案首榜首并無半點執念。
反正考中進士種地就能免稅,考了第一名官府也不會倒貼錢,他又何必那么拼呢
無奈,就在他要參加鄉試的時候,祖父過世,他只能在家守孝,順便復習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