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這一點,就足夠她驕傲了。
坐在她上手的麗妃見狀,不屑地撇了撇嘴,暗道若非我入宮晚,豈容你們母子耀武揚威
坐在她下手的淑妃就從容多了。
淑妃沒有兒子,唯一的女兒又夫妻和美,自成婚之后小夫妻兩個就有商有量的,從來沒紅過臉。
作為母親,淑妃早已心滿意足,根本不在意后宮紛爭。
再者說了,雖然她的寵愛不是后宮第一,卻是后宮之中的長青樹,內務府從來不敢怠慢她。
她的女兒女婿也孝順,在宮外得了什么稀罕玩意兒都會給她送一份,淑妃的日子過得別提多滋潤了。
日子順暢了,心態自然就好了。
淑妃已經是三十四五的人了,最近這半年卻是越發的容光煥發,行事更加從容自在,也讓為了前朝事焦頭爛額的天子,更愛到她的玉泉宮中來。
這突如其來的翻紅,讓原本的第一寵妃麗妃妒忌不已。
但麗妃沒有宮權,淑妃卻是掌權的寵妃,她就算妒忌也無可奈何,只能暗地里摔幾個瓷器,掐幾下宮女。
三對公主駙馬全程縮減自己的存在感,他們開席前就相互調換了位置,河陽公主與徒南薰一左一右伴著東昌公主。
凡是席面上有大寒大熱之物,不等東昌公主身邊的婢女提醒,姊妹兩個就招手讓人撤下去了。
一開始段貴妃還擔心女兒,但關注了一會兒,見她兩個妹妹把她照顧得極好,不由心下寬慰,想著日后可要好好答謝淑妃與惠嬪。
惠嬪便也罷了,原本就唯段貴妃馬首是瞻,只是段貴妃當年盛寵時,與淑妃之間門有些齟齬。
不過隨著兩人年齡漸大,當年那點小摩擦,如今回想起來,也不過是年少輕狂,引人一笑罷了。
只不過兩人都是高位嬪妃,雖然心里已經不計較當年事了,卻是誰也不愿意先低頭。
自從東昌公主有孕以來,段貴妃就時常派人到公主府探望女兒,去的人每次回回稟,都會說起二公主與三公主時常探望陪伴長姐的事。
今日又親眼見了,段貴妃忽然就覺得,都是相伴多年的姐妹,她便是在淑妃面前先低一下頭,又有什么所謂
等家宴結束,三位公主和已經開府的皇子陸續出宮,還在宮中居住的六皇子,則是跟著太子去了東宮。
東宮本名端本宮,因著自古以來,都以東宮來代指太子,所以當世人提起太子居住的端本宮,都以“東宮”代指。
底下的老百姓不懂那么多,他們對皇室的認知大部分都來自戲文。
因此在老百姓心里,只認東宮,端本宮是什么地方,他們才不管那么多。
再說六皇子既無母親照顧,又沒到成婚的年紀,日常起居多由太子妃照拂。
在六皇子心里,太子妃這個大嫂,當得上是長嫂如母。
今日因見三皇子吃鱉,六皇子心里痛快,在席上難免多飲了幾杯,就想著到東宮來討碗醒酒湯。
太子妃見他一起來了,便知道他們兄弟有話說,自己領著兩個皇孫進了內殿,吩咐人把早就安排上的醒酒湯端來,兄弟二人一人喝了一碗。
進了自家大哥的地盤,六皇子就像是去了籠頭的馬一樣,整個人都松快了。
他歪在椅子上笑道“想不到三哥也有今天,從前他多威風的人呀。哪知道時過境遷,該他的三十年終究是過去了。”
原來三皇子這人最愛在弟弟們面前擺架子,又因六皇子自幼便與太子親善,三皇子對他頗有譏諷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