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離經叛道,在她看來,根本不算事。
而后,她就仔細看了看那屏幕上的影像,點評道“這圖影模糊了些,我可以讓它更清晰。”
傅玉衡大喜過望,起身朝蓮花公主行了個大禮,“還望姐姐助我等一臂之力。”
“五郎不必如此多禮。”蓮花公主抬手虛扶,“你對我們一國有恩,不過一點小事而已,幫得上忙就好。”
恰在此時,綠蘿提著一個食盒進來了,他們便順勢結束了話題,專心去看話劇了。
食盒被打開,里面的點心自然不止蓮花公主點的那兩樣,還有綠蘿按照她點的,自己又添了兩樣,湊足了四種。
還有碗羹,徒南薰的是甜口的,傅玉衡的是咸香口的,蓮花公主的則是微辣的。
舞臺上梁祝二人偷嘗禁果,也第一次向臺下的觀眾披露了自己的內心。
觀眾們這才明白,為何祝英臺的言行舉止都是如此的離經叛道。
其實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故事和小說就可以看出來,古代人民也是有離經叛道的一面的。
如果在現實里,梁祝的行為一定會被無數人唾罵無媒茍合,嚷嚷著要把他們浸豬籠。
可是寫成小說,編成戲曲,排成話劇之后,觀眾里卻少有罵的。
或許是現實里不能做的事,就在話劇找發泄點;也或許是大劇院的話劇看多了,觀眾已經鍛煉出了強大的心臟。
倒是賈敏很是緊張,不住地觀察史太君的神色,生怕自家母親看到這些不高興。
女兒的舉動并不隱晦,史太君如何察覺不到
她好笑地問“你這是干什么”
賈敏訕笑兩聲,小心地問“太太,你不覺得他們傷風敗俗”
史太君卻是嘆了一聲,“這一對可憐人,寧愿死也要在一起,何必苛責那么多”
如果傅玉衡聽見這句話,就知道為什么滿席的觀眾,都對梁祝山洞里的行為這么寬容了。
一個流傳甚廣的故事,觀眾們來看之前,就知道注定是男死女殉的悲劇。
對于這樣兩個人物,大家都會下意識地寬容。
生不相守死相從,黃泉路上結伴行。今生無緣同白首,待到來世敘舊情。
每個人心中,都有類似的美好祈愿吧
再后面又是一段學院相處,然后就是年學期已過,梁祝畢業,上演一出十八相送。
這時候就有觀眾奇怪了。
“誒,老先生,勞駕您幫著想想,是不是漏了個馬文才呀”
“嘿,你不說我還真沒注意,馬文才呢怎么先生都辭館了,馬文才還沒來呢”
觀眾席上議論紛紛,竟然形成了一股“嗡嗡嗡”的聲浪,比開場時討論琉璃屏幕的還多。
“對呀,馬文才呢”徒南薰也在問傅玉衡。
傅玉衡卻還在賣關子,“急什么,往后看唄,反正這個劇就一集。”
徒南薰白了他一眼,湊到蓮花公主身邊,表示不搭理他了。
卻聽蓮花公主笑道“梁祝的故事,有沒有馬文才,又有什么打緊的”
一句話就說到了點子上,傅玉衡眼睛一亮,對她豎起了大拇指,“厲害,厲害”
不愧是一國儲君。
得了這句提點,徒南薰也慢慢明白了過來,得意洋洋地對傅玉衡說“你不告訴我又怎樣蓮花姐姐冰雪聰明,猜出來了。”
傅玉衡笑著沖兩人拱手,“小生甘拜下風。”
后續的故事也果然沒有出現什么馬文才,祝英臺的父親為了提升家族勢力,得到更高的職位,將她許給了勢力更大的馬家。
在那個時代,勢力小的依附勢力強的,先過江的排擠后過江的。
國破兵敗,拖家帶口的跑路,早跑竟然還跑出優越感了,真是諷刺又荒謬。
而祝家,就屬于勢力小的,偏偏又是后過江的,buff疊滿,想要站穩腳跟,自然就得和大士族聯姻。
而馬家,是祝家能夠得著的最好的對象。
所以,無論那馬家公子是叫馬文才還是馬武才,都沒有關系,把祝英臺嫁過去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