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寶不但順利認回了父母,還得到了一段頗為神奇的緣分。
對于這段緣分,馬介甫在書信里附錄了牡丹亭序言里的一句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傅玉衡卻有幾分恍然緣分當真是神奇,原來貍官就是阿寶呀,怪不得老家在南方呢。
縱然是在瑰麗奇幻的聊齋世界,阿寶的故事,也足夠稱奇。
貍官的家鄉在廣東,哪里有一個叫孫子楚的名士,有六根手指。孫生為人非常老實,別人誆他的話,他也會信以為真。
不過,這個孫子楚,卻是聊齋里難得一見的潔身自好的書生。
有人知道他的性子,請他吃飯時故意招來了樓子里的女校書,讓人家引誘逗弄他。
孫子楚是半點不知風流為何物,緊張得全身僵硬,額頭冒汗。
因著他實在不解風情,知道的人就給了起了個外號,就做“孫傻子”。
貍官也就是阿寶被父母認回去以后,就對外宣稱,他們的女兒因自幼體弱,所以從小就寄居在外祖父家附近的寺廟里。
如今身體好了,到了高僧說的可以歸家的年紀,這才接了回來。
他們為女兒考慮得非常周全,盡自己的能力,想要為女兒創造一個安穩的環境,避免一切流言蜚語。
好在古代交通不便,人也迷信,這種因高人批命,便把孩子寄放在寺廟或道觀的事也并不罕見。
所以,街坊四鄰也并沒有懷疑什么,阿寶終于徹底脫離了困難,做回了她的千金小姐。
至于她和孫子楚的緣分,開頭就是孫子楚被人哄騙,說是沙員外家的女兒回來了,如今要招女婿,你就很不錯,沙員外一定會滿意你的。
孫子楚聽了,竟也信以為真,當真請媒人到阿寶家里來提親了。
沙員外夫妻兩個剛把女兒找回來,正是怎么疼都嫌不夠的時候,哪里舍得立刻就給女兒找婆家
就算要找,也不會找孫子楚那樣窮困的。
自古以來,多少富家女賠錢嫁窮書生,卻因可笑的男子尊嚴受盡委屈的
相敬如賓,舉案齊眉,這些典故乍一聽很美好,仔細品品,就能品出滿滿的女兒血淚來。
再者說了,送女兒回來的那位馬公子,無論是相貌還是談吐,都格外出眾。
最妙的是,沙員外通過旁敲側擊,已經確定了,馬公子的父母已經仙逝,最親近就只有一個堂弟了。
若是把女兒嫁給他,豈不是就可以把兩口子都留在身邊,再也不怕女兒受委屈了
不出意外的,孫子楚請來的媒人,就被趕了出去。
后來阿寶聽說了這件事,以她多年的經驗判斷,這孫子楚就是一個想要靠著妻族財產發家的鳳凰男。
她可不是那些養在深閨的小姑娘,沒有書生濾鏡,自然不會聽見是個書生就芳心暗許。
當時她玩笑般地說了一句“都說生有六指不詳,若是他能去掉了那六指,我就嫁給他。”
肢體都是天生地養的,怎么可能去得掉
其實這話也等于是變相地讓他知難而退了。
但孫子楚這人是個棒槌呀,他知道這句話之后,真的就拿著斧頭,把自己多余的那根手指給剁掉了。
由于他沒有做任何防護措施,血嘩啦啦往下流,孫子楚又是因為疼,又是因為失血過多,就暈過去了。
家里人都嚇壞了,趕緊找大夫給他醫治,又請了媒人來,把他的癡心轉告給了沙家。
沙員外夫婦也被震撼到了,覺得孫子楚有幾分癡性。
再加上無論是阿寶,還是馬介甫,都明確表示雙方沒有任何男女之意。
馬介甫又說他是修道之人,不可沾染凡間情愛。
如今有這么一個對女兒癡心的孫子楚,沙員外夫婦很難不動心。
但動心歸動心,畢竟是女兒的終身大事,究竟如何,還得卡女兒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