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幕上佳人縱馬入林,非但貌美如花,更是英姿颯颯。
寄居寺廟讀書的張于旦本因心中煩悶,獨自到后山林中散步,不期與佳人偶遇。
他何曾見過這般鮮活又美麗的女子一時竟是癡住了。
恰在此時,魯姑娘張弓搭箭,射下了一只紅腹錦雞。
正在半空中騰飛的錦雞冷不防中箭,好巧不巧,正落在了張于旦的頭上。
這個初遇,可以說是非常俗套了。
但很多套路之所以淪為一個“俗”字,就是因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用得人多了。
不過,在這個電影剛剛萌芽的年代,這個套路還是很新鮮的。
至少身旁的徒淮就忍不住眼睛發亮,“這就是上天注定的緣分吧”
太子雖然沒有說話,但看得卻很認真。
眼看自己的獵物砸到了人,魯姑娘覺得很不好意思,上前對人道歉。
但那張于旦卻只是癡癡地望著她,見姑娘上前和他說話,本就誤以為自己遇到林中精靈的張生,更是暈暈乎乎,不知此身何往。
魯姑娘連續呼喊好幾聲,見對方只是捧著那錦雞呆望著自己,誤以為對方是個啞巴。
她不禁心生憐憫,心道不若就把這錦雞留給他吧,好歹也能做一頓充饑之物。
心里打定了主意,她便在馬上對張生行禮告退,揚鞭催馬而去。
這就是兩人的初遇,神女來去倏忽,卻害得張生染了相思,日日在后山徘徊,只盼再見神女一眼。
只可惜,兩人緣分比紙還薄,張生剛從同窗那里打探到,縣令魯公家的女公子喜愛游獵,便驚聞噩耗女公子一病而逝。
“啊,這就這么死了”徒淮驚了。
傅玉衡道“鬼故事嘛。人若不死,哪里來的鬼”
徒淮到底不是尋常小兒,很快就反應了過來,“姑父編這個故事,是不是參考了牡丹亭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不可以死,死不可以復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他話音未落,太子的死亡射線已經照了過來,“你從哪里看的牡丹亭”
縱然宮中也有演牡丹亭的,可嬪妃看戲,多是只點其中一折,很少有整場整場看的。
而徒淮念的這幾句,屬于牡丹亭序章里的內容,若不是看過完整的戲本子,哪里能脫口而出
賣弄一下就樂極生悲的徒淮“父親,你聽我解釋。”
“愿聞其詳。”太子端著茉莉熟水,似笑非笑。
“兒子兒子”徒淮不知道該怎么說。
供出給他偷帶話本的小太監,他不愿意;隨口現編一句瞎話,又沒把握騙過自己爹。
皇長孫從未想過,他還能因為幾冊話本,就被逼到了如此窘境。
左右為難之下,他下意識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在場的另外一個人。
不過,有了方才的前車之鑒,他也沒報多大希望就是了。
出乎意料的,剛才還只會嘲笑他的姑父,現下卻若無其事地岔開了話題。
傅玉衡的目光仿佛從未自大銀幕上挪開半分,此時也像是隨口提醒,“快看,佳人芳魂來矣”
卻說魯公本是宦游至此,魯姑娘異鄉病逝,自然不能匆匆掩埋。
按照當時的規矩,得把她的棺槨寄放在寺廟里,等日后有機會還鄉之時,再扶靈歸去,擇風水寶地下葬。
好巧不巧,魯公寄放愛女靈柩的寺廟,正是張生寄居讀書的所在。
因有了這般機巧,一心將魯姑娘視作神女的張生,便時長趁著夜深人靜,帶著香燭到靈柩前禱祝。
“你我雖止一面之緣,小生卻心生妄念,時常夢回當日林間,妄圖與小姐再會。
誰曾想,絕艷易凋,連城易脆。小姐玉般的人兒,竟不為上天所寵,反而遭天所妒。
現如今你我雖身在咫尺,神魂卻橫隔陰陽。蒼天不與,何等憾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