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唐代初年至北宋末年,折氏數百年間世居府州,“內屏中國,外攘夷狄”。五代諸國與北宋為減輕西顧之憂,皆許其父子兄弟相傳,襲其世次。
有名有姓有事跡可考的折氏傳人,最早可推唐代末年的折宗本,當時任“振武軍沿河五鎮都知兵馬使”。這位折氏先人,號太山公,在當地頗有威望,“因其所居,人爭附之。”
晉王李克用為河東節度使時,“知太山公可付以事,收隸賬下,凡力所不能者,悉命統之”。折宗本“輯睦招聚”,以功封為上柱國。
折家歷史久遠,折可存和折彥質都是功勛卓著之人,但折可求和他的兒子折彥文徹底投降了金國,折可求還差一點就當了偽齊的皇帝,只是因為最后他是完顏宗翰的人,加上他實在是有些擁兵自重,所以最后才被罷免提名,在完顏昌和完顏宗弼的干涉下改立了劉豫,同樣狀況的還有楊進。
趙構為什么如此不喜歡聽到折彥質的名字,說白了也還是因為折可求的叛國投敵,所以使得他對于折家整個家族都記恨上了,因此才會有之前將折彥質發配到海南這樣的行為。
歷史上因為折彥質乃是抗金之人,所以被秦檜所憎恨,又加上趙構對于折家的不喜,因此一直被秦檜及其黨羽所打壓,一直到秦檜死之前都沒有能夠重新回到朝廷效力。
現在忽然聽到這個名字之后,秦檜倒是覺得自己或許可以做些什么,畢竟這個人是南宋少有的能夠打仗的文武雙全之才,而且現在剛好五十歲,正是年富力強之時,留在海南島實在是太可惜了。
“圣上,臣下在金國時,亦曾聽說過折將軍的名號和議論。”
“折彥質?”趙構好奇的問道。
“是的,而且當時還是聽完顏宗翰所說。”
“哦!完顏宗翰是如何評價他的呢?”
“完顏宗翰說他作戰悍勇無畏,每戰必沖鋒在前,乃是讓人敬佩的名將,同時又吝惜自己的士卒,關心治下的百姓,是難得的帥才。”
“但是在朕看來,這折彥質就是一個屢戰屢敗的廢物。”
“圣上,臣下斗膽一問,這折將軍為何屢戰屢敗?”秦檜忽然問道。
“這……朕不知,愛卿有何高見呢?”
“臣下認為折彥質將軍之敗并非因為其無能,而是因為他完全就是一個犧牲品,一個其他將領和士卒無能的犧牲品,是本來不應該打敗仗的良將。”
“犧牲品是嗎?”趙構瞇起了自己的眼睛,看向秦檜的眼神都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