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當時的段思平力量還非常薄弱,根本無法推翻大義寧國。于是他找到了好友高方(地方渠帥),借來了三十七蠻部兵及軍師董迦羅。
在高方的幫助下,段思平才打敗了大義寧國的軍隊,建立了大理國,高方因功被封為岳侯,中國公。
從這一刻起,就注定了大理并不是段家一個人的天下。
后來高家的勢力不斷的發展,甚至超過了皇族段氏,成為大理實際的掌權者,只要你看看大理國宰相的名單,就發現從來沒有高家以外的人,能夠坐上這個位置。
段氏在高家的壓迫之下,原來的王者反而成了傀儡,任由高氏擺布,這也導致了段氏的歷任皇帝過得都很窩囊,郁郁不得志,只能夠出家當和尚。
從段思廉統治時期開始,大理國的大權逐漸旁落,大理國被高智升家族所掌握,后來楊氏家族也有很大勢力。
公元1080年,楊義貞發動政變,殺國君段廉義(段思廉的兒子)而自立為帝。但時間不久,高智升派其子高升泰率兵誅殺楊義貞,擁立段壽輝(段廉義之侄)為帝。
小說中《天龍八部》中四大惡人之首的“惡貫滿盈”段延慶就是段廉義的兒子,因為楊義貞之亂而身受重傷,沒能繼承皇位。當然,歷史上并沒有段延慶這個人。
沒有實權的段壽輝看得清楚,他也怕高家對他不利,所以繼位之后,一直不敢貪戀皇位,一年后出家為僧,禪位給堂弟、段思廉之孫段正明。
段正明就是《天龍八部》中的保定帝段正明,后來的本塵大師,小說里段譽的一陽指和六脈神劍,還是他教授的。
段正明性格謹慎、生活節儉,歷史上說他“性謹恪尚儉素”,實際上就是窩囊。他在位十二年,但是并不如小說中寫的那樣圣明,其實是個完全沒有實權的傀儡。段正明于公元1094年,于崇圣寺出家為僧。
他的禪位不是如小說所寫,是因為鳩摩智,也沒有禪位給侄子段譽,而是禪讓給了權臣高升泰。
段正明的禪位也是被迫的,其實是被高升泰所廢黜,不得已而出家為僧。
高升泰即位前是大理相國,就是《天龍八部》中的善闡侯高升泰,但是他并不如小說中寫的那樣,是個忠心耿耿的賢臣,反而是一個逼迫皇帝讓位的權臣。
《滇史》里記載“正明為君不振,人心歸高氏,群臣請立鄯闡侯高升泰為君。”他導演的這出把戲和曹丕、司馬炎也差不多。
高升泰稱帝后,改國號為“大中國”,改元上治。他在位二年后病重,因段氏集團還有相當的實力,怕自己死后子孫難以壓服眾人,他臨終前吩咐其子高泰明還位于段氏,從這點來看,這人還是很有頭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