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纓道“就是人找著了唄”
花姐道“幸虧平安。”
祝纓道“是啊還好是活的,要是死了,王大人本事再大,恐怕也”今天看那個孩子,身上衣服首飾都叫扒干凈了,一身粗布衣服。這樣的一個孩子,就地一埋,不久之后化成白骨,誰又能知道他曾激起這么大的風波呢
張仙姑道“那是王大人好人有好報,這小子的命得是托王大人的福才得來的。他家里人還那樣說王大人,也不怕折福折壽”
祝纓道“你等著,他必要重謝王大人的。”
張仙姑不信“那樣狼心狗肺,這些日子那么樣的罵王大人,他能知道好歹”
祝纓伸出手掌“兩貫。”
“什么”
“打賭,兩貫錢。羅元一準兒要謝王大人,他要酬謝王大人,你給我兩貫錢。不謝王大人,我給人兩貫錢。大姐當證人”
張仙姑說“我不賭”
“哎別呀”
與祝家類似的對話在京城許多角落里還有許多,大家對羅元找到孩子這事也不能說惋惜,卻是真的為了王云鶴甩掉了羅元這灘臭狗屎而高興。
第二天一早,祝纓去應卯,在皇城門口見到李校尉。
李校尉笑問“三郎,聽到新消息了不”
“你說哪個新消息”
“羅”
“我不但聽到,還見著了呢。”
“可算能消停了”
祝纓取笑道“不是看熱鬧的么”
“看熱鬧是可以的,等到熱鬧過了頭,可就不好了。”李校尉說。
祝纓道“是啊,消停了好。”
到了大理寺,大家也是這般的說。祝纓也與他們聊一聊,還了“羅二、羅五都回去了”的消息,坊間傳聞的消息里以羅元帶著兒子回家為主,并沒有提到侄子們。他們聽到羅二羅五回家了,都帶一點遺憾地說“唉,竟然不是他們。”
宦官家的內斗戲碼,大家還是愛看的。
又有年長老成的人說“只怕日后是免不了一場的。”說完又閉了嘴,因為楊六郎來了。
楊六郎對祝纓十分感激,過來就要作揖,祝纓眼疾手快,沒等他的手拱起來就給他拽到一邊,問“你姑媽家一切還好昨天沒鬧吧”
一句話問出,大理寺眾人也跟著等著聽,楊六郎只好先回答。等他答完了,祝纓道“鄭大人他們快回來了,你這些天也無心應卯吧趕緊回去,別再叫上官拿著你的不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