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余林林總總,都讓祁泰去算了一回,黃家錢糧浮財還能有不小的結余。
黃十二郎最大的財富還是土地。這部分也“折抵歷年所欠之租賦”,按照市面上的地價折算,都被祝纓給扒拉了回來。她預備給黃家無地的佃戶、莊客、奴婢分田。
照說奴婢作為黃十二郎的“財產”的一部分,應該是發賣抵債的,不過祝纓不打算這么干,她要將他們放良。奴婢要給縣衙耕種三年,種得不好的不給田,能夠種好、按規定繳租的,三年后這塊土地也能變成他們自己的。
佃戶、莊客會種地的,每家分一小塊土地,給縣衙耕種三年之后,地歸自己。
奴婢身份獲得的土地比佃戶、莊客要少一些,祝纓吃不準他們種田的水平,不敢輕易就將太多良田給他們擺弄。
佃戶、莊客數目約幾百,奴婢數目約幾十,分不去黃十二郎這許多田,余下的祝纓撥一部分到公廨田內。另一部分中扣除要留給黃十二郎子女的部分,由縣衙暫管。
之前的隱田及隱戶,也以類似的方法辦理。都按成年男女的數目來分。其中未成年而無父母的奴婢等,暫由縣衙看管,等她閑下來的時候再來處分。反正余田還是有的。
抄家所得中,她折取的大部分是黃家管事等人的財物,這些扣下來拾掇拾掇,主要取金銀。她望一眼窗外,得給這二位使者和隨從。不能少,但也不必太多。再額外封一個紅包給姜植,算是升遷賀禮。她自己從中幾乎不拿什么。
不過沒關系,馬上秋收了,思城縣的公廨田的收成歸她了。
財物上這樣處分也就差不多了,再有些細節,她這里也有余量,不怕補不上。
第二件事情是正式在思城縣選拔文吏。她對思城縣的情況不如當初福祿縣摸得那么的清楚,現在也沒時間讓她像對福祿縣那樣的觀察。不過最大的那個毒瘤已被摘了,辦事難度不大。
裘縣令等官員,她已查明且證據齊全,都不曾用刑,等冷云的公文一到,由冷云判了送京。她不再沾手。
縣中舊有的文吏與衙役分為三類,一類罪惡大的,與黃十二郎勾結且自己也有非法行為,譬如有買賣人命等事,追繳贓款,先打、再枷,然后判了死刑遞大理寺、刑部復核。一類有罪行,但是不重太嚴重的,也是追繳贓款先打再枷,然后免去差事罰勞役。最后一等是隨波逐流,不主動為惡的,打一頓,戴罪接著干活。
然后再召新的衙役,讀書識字就不可能強求了。還是與福祿縣的時候一樣,要不能是鄉紳家三代直系的,因為“妨礙出仕”。中等人家識字的,可以做些簡單的書吏一類的文字活計。缺了的官員,就只有等吏部來補了。
祝纓又將之前準備的推薦官員的文稿拿出來,重新刪改了一下,給小吳、顧同等人都是請的從九品的散官而非實職,因為這樣是以“功”請賞,比較容易通過。而有了“官”這個身份之后,再請補實職就會容易一點。她想了一下,把侯五、祁泰、曹昌也給列了上去,也都是先請散官從九品。這些人都是出了力的,成不成的,名字先寫上去。
不寫項樂,因為他才領職,不寫推薦官身而是與其他的縣學生一樣寫進有功賞格。小江等人也被她列在了受賞的后面,官沒得做,都得留個名字下來。
她還在上面添上了董先生的名字,董先生是“借用”,但是沒給她添太多的麻煩,也幫著看了幾天的賬,也給寫上。她不寫自己給董先生薦官,但寫了董先生有些功勞。董先生請官的事兒,得留給冷云來寫。
祝纓熬了半夜,將這些都寫好。財、吏,是第二天到縣城就要發令做的,請功則是等到事情都辦完了,與總結一同送到京城的。
次日一早,藍、姜二人精神好了不少,三人一同往縣城趕去。日落前就回到了縣城,縣城里正熱鬧著大家都聽說了要發賠償了。
活了一輩子,沒見著縣衙沒事兒給發錢的
就算是遇到了災,上頭撥點賑濟的錢糧還要被克扣呢幾時見著這樣大的財主被打倒了,縣令不先緊著自己摟錢,給百姓發錢的
一時都是呼喊感激之聲。
祝纓命人敲鑼,先說:“這兩位是欽差,奉陛下的命前來。”鄭熹教過,得先把皇帝擺在頭里,你做再多的事兒,也得先頌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