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還要繼續給王云鶴寫信,重申觀點,“只有參與了,才能有感情”,一直跟朝廷沒有直接一點的互動,就是交稅,一個弄不好又倒欠朝廷錢糧,鬼才喜歡這個朝廷。
她又分別寫信給鄭熹等人,也是通個氣。鄭熹現在是禮部尚書了,他大舅子還是國子監,這不正好落這兩人手里不趁現在提,要等到什么時候
她又給陳巒等人寫信,也說了自己的想法,再安排趙蘇,讓他提前知道,萬一有人問起,他也好準備個說辭。
這封奏本祝纓字斟句酌,改了三稿,足寫了小半月才寫妥當。
寫完了,她又不急著發往京城麥收開始了
祝纓對這次麥收十分的重視,南府宿麥以面積論已播種了全府糧食面積的四分之三,其中福祿、思城縣幾乎全部,南平、河東的一半多一點,都已種完。現在是收獲的時候了。
這一次,祝纓將其他的事情都放下,專心協調各處麥收。無論是收獲、晾曬、儲藏等事,只要有問題,隨時都可以向府衙反饋。
等到收獲完畢,各縣報上來畝產,與祝纓估計的所差不大祝纓先具本奏明了收獲的情況,南府今年秋天就能全部種上了,她盯到明年收獲的時候如果沒問題,那就差不多穩了。
奏本入京,冼敬大喜四分之三,那跟全部種上也沒什么區別了天地良心,他等了多少年了再不成,他都要調出戶部,給別人做嫁衣了
王云鶴與施鯤也很高興,他們倆甚至跳了起來。施鯤哈哈大笑:“當年派出這許多人出京,終于有了成效了”
新入政事堂的鐘宜見狀,捋須而笑,心道:不想當年那個貧兒竟成棟梁了。
那一邊,鄭熹、冷侯都很高興,鄭熹是因為祝纓不避艱險做出了成績,冷侯是因為他兒子冷云也上表了,南府種成了,再算上其余兩府,約等于冷云成功了一半兒。董先生到底老成,給冷云盯著,發現再往南一點的地方,就不太適合種麥子,申請種雙季稻,目前也在試著。這就是他自己的想法了,冷侯因此更加開心
皇帝也難得高興:“不錯還算順利”下旨獎賞祝纓,賜了錦衣、腰帶等物。
這邊獎賞還在路上,那邊祝纓的信、新的奏本緊接著就送到了京城。她要為天下各偏遠州府再搶倆名額。
想當然耳,朝上肯定會爭吵一番的,這事兒不扯個一年半載是不可能的,明年能通過都算快的。
她奏本遞上,又將此事放下,對顧同道:“走咱們打獵去”
顧同原本以為是到城郊打打兔子野雞什么的,沒想到祝纓還帶了帳篷之類,越走越偏,眼看到了山邊。
顧同大吃一驚:“老師,這是要到哪里打獵”
祝纓笑道:“進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