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無論是交給項大郎的那個糖坊還是官糖坊,成品比起唐師傅師徒四人制出來的,稍有不足。項安研究之后認為,就是自己這邊匠人手藝不熟,熟了就能趕上了。
“咱們這兒穩呀”項安說。
項安非常佩服祝纓的想法,將工序這么一拆解,只干一項的人很容易就能熟練上手。將每一道工序都給固定死了,哪一道出了毛病,下一道就能知道。每一道工序都給定了標準,照著做就行。
就像給廚房里配了菜,這么多菜就放這么多鹽,照做,不用自己發揮。產量穩定。
定價還便宜
項安道:“薄利多銷,可惜有利不賺又有點兒可惜。”
祝纓笑道:“你只要想,有些人一輩子也吃不上幾口糖,價低些,他們能吃上了,是不是就不覺得可惜了”
項安看看祝纓,點了點頭。那確實。
祝纓道:“給我裝二十斤送回家,我要用。”
她建官糖坊一是可以補貼府門,二是為了自己也有些想法。赤砂糖與白砂糖是她有意要壓低價格的,她想再弄點兒貴的。比如定個型之類的,再比如蜜餞。
她帶了兩壇子的糖回到家里,又取了些果子來,又拿了模子。
一見她又鉆進廚房,張仙姑跟了進來:“大熱的天,煙熏火燎的,你又鉆進來干嘛就是巧兒她們,吃完了飯我也不叫她們來受這個罪。”
祝纓笑道:“吃糖不”
張仙姑道:“吃啊,我又不是吃不起。”
祝纓道:“蜜餞呢”
“你要吃我那兒還有呢,你別自己弄這個。”
花姐等人也跟了過來,花姐問道:“你要弄什么蜜餞”
“蜜比糖要貴得多。我手上蜜不多,糖倒是很多很多了,就想想試試改蜜漬為糖腌。”
她又摸出了本子,這回她自己來弄。論廚藝,她也是懂一些的,只要平價的糖做出來了,改進吃法她自信能比工匠們做得好。
巧兒忙說:“大人要吃那個,我來做就得啦,我也會做的。就是將蜜改為糖這也容易的。”
祝纓問道:“你還會做什么糖么”
巧兒道:“會一點兒。”她爹是廚子,多少能從府衙廚房揩點兒油,吃食上頭她沒吃過什么虧。
祝纓道:“那你來做我看看。”
張仙姑道:“都別圍在這兒啦,不嫌熱呢”
祝纓自己又動手,試著將糖化了,做點別的東西。光是白色的,有點單調,染個色再鑄型應該是個不錯的主意。
糖坊一開,整個府衙天天有糖吃。祝纓將一些做得不好的都敲碎,放到盤子里往大廚房一放,誰要吃誰拿。也有人捎了給家里孩子吃的,吃的人都說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