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熹道:“你才出了風頭,萬事小心。”
“是。”她見門外有人影,便說:“我過兩天再來。”
鄭熹沒有再拒絕,親自將她送到書房門口,殷殷叮囑:“你做事一向不用人擔心,然而對手不一樣啦”
祝纓對他長揖,鄭熹道:“仔細沒有過頭的,將梧州經營好,再回來你就與以前全然不同了。”
“是。”
“去吧。”
鄭奕道:“我送三郎出去。”
兩人并肩往府外走,一路燈火輝煌,祝纓問鄭奕:“十三郎,府里真沒有別的要準備的了”
鄭奕道:“要是有一定會對你講的。你與別人不同。”
祝纓道:“人有什么不同的”
鄭奕認真地說:“不一樣就是不一樣。”
祝纓道:“日久見人心。”
從鄭侯府里出來,祝纓先回自己家。金良和祝大剛好回家,聽了這好消息,金良就不走了,說什么也要等祝纓回來當面道賀。
等到祝纓來了,金良除了“恭喜”,又說不出別的什么話來了。他看看祝纓,雖不著官服,眉宇之間的瀟灑氣度已有了些朝中高官的模樣,他自己已有了白發,仍是沒有熬上從五品。
祝纓卻還是如當初一般叫他“金大哥”又很感謝金大娘子這幾天過來看張仙姑,幫著張仙姑交際之類。還要跟金良約飯,還跟以前回來時一樣,跟老熟人們一起吃個飯。
金良此時已沒有什么話能夠囑咐她了,這種感覺有點陌生,讓人心里空蕩蕩的。金良道:“好。啊,要宵禁了,我得走了。”
祝大道:“那就住這兒唄。”
金良道:“不啦,明天還有事兒。”
祝大將他直送到巷子口,回來說:“怎么你一回來,金大郎就有點兒奇怪了呢。”
祝纓道:“哪里奇怪了”
“你就住家里了”
“對。”
“哦,那先吃飯。”
祝纓道:“好。”
祝大心情不錯,祝纓一升官,他就跟著升,老封翁越做越有滋味。不過在京城高官遍地都是,他也感覺不出來太實質的變化,就看著品級往上漲心里高興。高高興興地吃完飯,他回房去休息了。
祝纓卻沒有睡,她先把趙蘇叫到了書房。趙蘇進門又恭喜了祝纓一回。祝纓道:“預料之中,也沒什么。不說我了,說說你吧。”
趙蘇忙道:“兒也該回去繼續讀書了。”
祝纓道:“你到國子監也有些年頭了,將來有什么打算沒有”
趙蘇問道:“義父的意思是”
祝纓道:“若是出仕,你有什么想法”
趙蘇垂手道:“那,也是要經吏部銓選的。”學生也沒有直接就能當官的,直接當官的是有祖蔭的人。他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