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的用處是很多的,學習也得用到紙。她說:“去糖坊看看。”
糖坊制糖要先榨汁,剩下的甘蔗渣有些拿來喂牲口或者漚肥。榨完汁的甘蔗渣長得有點像紙坊截斷之后才開始搗制的竹子,都是長長的絲。當然,長得像不一定就能成,但是如果能夠試一試,則甘蔗渣就又有了新的用途了。
梧州地方土地肥力稍遜于中原,甘蔗渣漚肥也是個不錯的用途。不過在祝纓的計劃里,以后糖坊會擴大,甘蔗渣也會變得更多,給它找個新用途預備著也不錯。
她讓項安將甘蔗渣裝了幾大麻袋送到紙坊,讓烏師傅帶人試一試用這個。她只負責出個主意,行就行,不行就還把甘蔗渣拉回去漚肥種地。
烏師傅心道:貴人就愛有新鮮主意鬧著玩,大人不是個不講道理的人,只要以后不追究我耽誤工夫的罪過,那我就陪他玩鬧也不礙事。
解開麻袋一看,烏師傅就更加放心了,造紙的時間是有一大半花在處理原料上的,甘蔗渣已經是渣了,繼續加工也比較容易。他說:“可以一試,不過也要些時日,小人這里人手略有不足,又制著正經使的紙,恐要十五天后才能交出紙來給大人。”
祝纓道:“十五天就十五天,只要能造出來,再緩你幾天也使得。”
烏師傅道:“小人這就試來。”
祝纓點點頭,對小吳、彭司士、祁泰等人道:“行了,讓他們先忙著,小吳,你先按月分紙給他們,再采買,一次不要采買太多,免得砸在手里。老彭,多看看烏師傅這里,烏師傅要用什么,你來調配。祁先生,紙你先用著。”
三人都答應了。
刺史府事務繁劇,不能細數,祝纓又花了數日一一處置完畢,心道:可用之人還是太少
又將府內眾人巡視了一回,心中對他們又有了些新的安排。
這一天,張仙姑問道:“咱們什么時候上山去再晚天兒就更冷了,趕路凍人。”他們家在朱家村的時候就住個小山坡上,那么一點兒的高度,冬天風一吹就很冷了。梧州雖然地方靠南,沒那么的寒冷,可是山也高了許多
祝纓道:“再三天吧。”
張仙姑道:“那我再多捎兩床被子過去。”
祝纓道:“行。”
張仙姑以為祝纓要等三天是因為刺史府里的事,沒想到第二天顧同就從福祿縣趕了過來,再次向祝纓辭行。顧翁親自將孫子送到刺史府,也跟孫子一同拜見了祝纓,對祝纓千恩萬謝:“老朽一家全仗大人才有今日不知如何報答才好”
他要跪下來,被祝纓攔住了:“顧同為官,你也是官宦人家的長輩了,毋像從前。”
顧翁忙說:“聽大人的。來,過來代我給大人磕頭。”
顧同道:“我一定不辜負老師的教誨”轉過臉來瞪一瞪顧翁身邊的那個年輕人。
這是顧同的堂弟,顧翁上梧州城之前還有個小算盤將家里的年輕人再挑個機靈端正一點的帶上,萬一能頂了顧同的位子再給刺史大人當學生呢
顧同勸了,他必不聽,顧家在家里已然鬧過一場了。
祝纓何等聰明一看就知道顧翁的小心思,她卻硬是不接這個茬。當初在福祿縣的時候她是那么的缺人手,如果顧同這個堂弟合用,她早就征詢顧家意見了。這人只能說是“平庸”,那就沒意思了。
祝纓對顧同道:“扶你兄弟起來。”
又告訴顧翁:“顧同已做官了,有些事情你們以前不知,以后多聽聽他怎么說。”
然后又設宴給顧同餞行,絕口不提其他。
顧翁抱憾而歸。
送走顧同,祝纓就對府里人宣布要進山。王司功等人知道她這刺史有一大半是從羈縻上來的,也都不再勸阻她,只請她保重,早去早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