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纓道:“這有什么好怕的都拉到學校里,考試”
王司功道:“是。”
小吳等人又報:“今天的邸報剛到,新南知府定下來了,照說已經上路了。”
祝纓道:“哦那準備好,萬一他要有什么交割的,咱們也不能失禮。”
“是。”
祝纓又問州學博士:“我記得原府學里有河東縣的學生”
“是。”
“你列名單,我給他們寫薦書。聊勝于無吧。”
當時新南府沒有知府,府衙也沒個牽頭的,更不要提什么府學了。所以祝纓將原河東籍的府學生都暫留梧州州學讀書,等新南知府到任、開了府學再讓他們回去。如今新南有了新知府,這些學生就得回去等新知府了。
梧州這里,空出的學生名額也得籌備新一輪的入學考試。正好,十一月了,考完了、定下名次,明年正月開學。
博士道:“下官已列好了名單了。”
祝纓就順手給他們寫薦書。也不知道新南知府是個什么樣的人,會不會對河東縣的人有意見,她就只寫一些標準的官樣文章。寫某人,年齡籍貫之類,是經考試選上的府學生,因為區劃的改變,不能在梧州讀書了,所以只好忍痛割愛,將此大才送還府君。
幾封寫得都差不多,夸學生的話就因各人的情況不同而略有差異。
四十名府學生,河東縣有十人,包括保送的兩個。在一排名單中,祝纓看到了甄琦。他快三十歲了,也不知道到新南之后還有沒有機會出仕了。
祝纓給他寫了個“用功”的評語。
將這些薦書都寫完,祝纓道:“這些年發贈他們的東西都許他們帶走,每人再給一貫的盤纏。明天我去送行。”
祝纓隨手著這類事務處理完,想著有糖坊、紙坊之類巡視一下,再要找個雕版師傅。然后與梅校尉聯絡聯絡感情,年前的事兒也就差不多了。
比起山上別業的從零開始,公約的難產,秩序還是個空白,當個刺史可真是太容易了
祝纓非常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