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們也高興地答應了,且說“讀書做官,也是為了造福一方,如今提前有了機會,一定用心。”
祝纓道“書還是要讀的,萬一誰的名字被漏了,書也誤了,以后可怎么是好要沉得住氣。設若這次不成,竟或沒了心氣兒,自暴自棄,則這樣的人以后有機會我也是不會用的。”
學生們忙垂手道“是。”
“君不密,失其臣,臣不密,失其身,告身下來之前,雖父母妻子皆不可對他們講。今天的事情,誰傳出去,誰就沒有以后。”
“是”
“去吧。”
“是”
他們小聲嘀咕,串通著回去要怎么說,最后都說“大人想起之前辦案子時的事,叫我們敘舊。”
莫縣丞仍留在了清風樓,低聲說“就怕朝廷不答應。”
祝纓道“那是我的事。你且想你自己吧。”
“下、下官”
祝纓問道“邸報看了嗎”
莫縣丞忍氣吞聲“是。”
“新縣令就要到了。”
“是。”
“要辦好交割,不許給他挖坑。”
“是。”莫縣丞答應的聲音都快要哭了。他當然知道自己從主簿升到縣丞也是搭的祝纓的車,然而在福祿縣做主久了,頭上降個頂頭上司他還是難過。
祝纓道“難過哦”
莫縣丞抬起臉來,一張老臉苦得能擰出汁來“下官不敢。”
祝纓道“你難過什么他做他的福祿令,你自有你的安排。”
莫縣丞還要哭訴,忽然想起來一件事學生都安排了,難道我也大人真是有本事啊
他還真猜對了。
祝纓向來是個不吃虧的人,戶部找她往外發宿麥,附近各州的種子,她就向朝廷舉薦一些人做官。都不是什么要職,一些縣尉、主簿之類正九從八的低階官職,放到縣里也能干活。祝纓敢說,經她手里使過、有經驗的縣學生,比一些不知道哪兒出來的人可靠多了。
梧州這兒繼續出種子,那梧州的人就得能做官。很公平她熟悉梧州,做官人員的推薦名單由她來擬也很合理對吧
她推薦的梧州人,到了地方上直接就能使,尤其是“種麥”這件事。讓他們去外地做官,且有種麥的任務,他們自己就會想辦法從福祿縣找熟手去種了,比朝廷再費勁巴拉地分配種田人手教授省事得多。辦事也盡心。
福祿縣是最早種宿麥的地方,莫縣丞是老人了,在她手下干活也賣力,代理福祿縣期間也兢兢業業沒有紕漏,給升個縣令,不過份吧至于哪個縣,如果能做南平縣的縣令就好了。
再來,郭縣令在南平縣也有些日子了,南府變梧州,刺史府的官員沒功勞還有苦勞,都升了。府城的縣令在其中也出力了,并且做事也比較可靠,推薦一下也是正常的。
以上人員,除了莫縣丞升做南平縣令是她特別要求的,其他人具體到哪兒,都聽朝廷的安排。
奏本的口氣客觀平和,通篇都是為朝廷大局考慮,尤其是啟用這些學生的理由,絕對能讓朝廷省心。且此舉也可彰顯朝廷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