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纓道“把奴隸的枷卸了,給田、耕種。”
一語即出,驚了四個人,只有蘇鳴鸞還坐得穩。祝纓道“想要人口,就兩件事留得住,養得活。怎么留怎么養我們有句話,無恒產者無恒心。在一個地方沒個根兒,扭頭就走了,得給人家一點念想”
她慢慢地告訴山雀岳父“不是讓你把奴隸放跑,是讓他們改個身份,能留得下來。”
見過山下的情況之后,這一點倒也不難理解。雖然總說山下“柔弱”,人家確實能過得更好一點。而眼前這個山下人也不柔弱,心腸是真的狠。
祝纓又說“你們好了,別處自然有人到你這里。咱們互訂了七年之約,梧州之外可沒這個說法。他們找你們要人,我看一看人在你們這兒比在別處過得好,也是不忍心勒令退還的。你們看我這兒。”
幾人互相看了一眼,郎錕铻首先說“我倒愿意,不過得先選可靠的人。”
祝纓點頭道“那是你的事,你自己斟酌。”
其他三人也都答應了,祝纓道“那咱們就把公約給訂了吧。”
這次訂公約比上次容易多了,肉刑、人祭等都被廢了,之前談妥的條款也確定了下來。因為瓜分了索寧家,地盤上也有些出入,祝纓又與五家重新劃了地盤,從此山中實有六股勢力,雖然朝廷的記錄上,祝纓的地盤并不存在。
還約定彼此之間門不再互相攻伐,如果有了矛盾也要好好說話。蘇鳴鸞先說“請義父主持公道。”數人頭她不占優,但是如果祝纓說話算數,對她有利。
祝纓道“大家要是信得過,可以到我這別業里來,我給大家剖析剖析。想我這幾年,也沒做什么不講道理的事吧”
幾個男人互相瞅瞅,都點了頭。
祝纓道“既然如此,就擬定公約,簽字畫押吧。”
郎錕铻已經會寫不少字了,他簽自己名字,蘇鳴鸞也簽了個瀟灑的字,其他三人只會寫自己的名字。
當下六人立了公約,祝纓笑道“此后梧州境內,但有盜匪,六家共擊之”
公約訂立之后,祝纓必須趕往山下了,五家也各自回家。祝纓依舊留項樂留在山上,自己將鈴鐺給帶下了山。
踏上歸途,商人們的心情與來時截然不同,他們說說笑笑,一路暢想未來的安全商路。祝纓心情也不錯,她喜歡聰明的小孩兒,這樣的小孩兒她能教得動。
鈴鐺學話很快,已經學會了一些簡單的詞匯,比如吃飯、睡覺、桌椅板凳之類。祝纓路上也不閑著,又教她一點算術。
她們從阿蘇縣穿出,梅校尉已經在那里等得很不耐煩了。他不太敢進山,怕大隊人馬進去引起誤會。祝纓在山里的時候,只向他捎出兩次報平安的信,上一次距今已有五天了。
看到祝纓,梅校尉也忍不住要念一聲佛“可算回來了”
祝纓道“都說了沒什么事。”
“沒事你比往常多留了這些日子”
祝纓道“已經處置得差不多了。一些掃尾的活兒,他們都干得了。”
“那就好。哎,有什么好物沒有”
索寧家其實有銀礦,祝纓取出了喜金給她道賀的一份朱砂送給了梅校尉“喏”
梅校尉先回營,將兵馬放下,再到梧州城。他在外面呆了這么久,得回家好好歇一歇。
祝纓則帶著胡師姐等人回到刺史府。
刺史府里也是翹首以盼,章別駕道“大人這回來得可慢。”
“不是有你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