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家里人口不少,本來她還能靠做些針線活兒補貼家用。但正是因為這個,又要熬夜做,家里也燒不起燈油,就用一些土辦法,眼睛都熏壞了。這是一個長年累月的過程,從年輕做到年老,視力越來越差,終于有一天什么都看不到了。年輕時日子苦,底子虧了,到老了眼睛一瞎,就做不了別的事情了。
“虧得有大人,稅也輕,家里還能多些米,才能有老廢物一口吃的。不然早餓死啦。”她說這句話的時候帶著感慨。
又說她媳婦和大孫女到糖坊去做工,也能有一份收入。但是年初媳婦又生了一對雙胞胎,一下添了兩張嘴,產婦本人還耽誤了暫時不能上工。
“一個瞎老婆子,一天有一碗飯就行了。也做不了活計,不活動,吃得就少。熬得住。我要再年輕幾歲,瞎著也能學會做飯。”
祝纓嘆了口氣“是我沒顧到。”
祝纓對一個沿途賣糕餅的小販,道“你的米糕怎么賣的”
小販不太敢認,往前湊了幾步發現是她,忙上前一跪“大人兩文錢一個這是實價了,買的人多,比之前略漲了一點,您要買得多,三文給您拿倆。”
祝纓道“你來把阿婆扶起來,咱們找個茶鋪坐一坐,錢我算給你。”
她找了個茶鋪,讓掌柜的拿一碗糖水來,再買米糕,請老婆婆吃飯,又把米糕錢算給了小販。小販接過了錢,又向她推銷“這兩樣是有餡兒的,大人,您再買點兒”
祝纓又買另兩樣,給老婆子一并擺上了,說“慢慢吃,快了會積食。一會兒我叫人給您送回家去。別家也別急,跟家里說,有難處,我來想辦法。”
老婆子吃了兩塊米糕就停了手,胡亂抹著眼淚“哎,哎。”
祝纓又拿出一把錢來,放到她的手里“這個你拿好。”又讓給她再包一些米糕,轉眼看到胡師姐帶著兩個護衛搶錢似的跑過來,她的身后不遠,是幾個按著帽子狂奔的衙役,他們終于得到消息了。
祝纓就派了衙役將老婆子連吃的連錢送回家,自己對胡師姐笑笑。胡師姐也不生氣,說“您還逛嗎”
祝纓四下一看,理直氣壯地,說“逛”
人群里一聲喝采
有外地商販很是吃驚,小聲問身邊本地人“這真是刺史大人”生人想見刺史,無非兩途,其一,你有相當的身份,其二,你送相當厚的禮。哪有刺史往大街上溜達的
本地人道“沒瞧見那個家伙還收錢的嗎咱們刺史,從來都是這樣的”
祝纓接著逛,接著被小販圍堵。也有人攔著她訴說家庭困難,也有人求她給“評評理”。祝纓有些日子沒這樣直接管事了,有人求她,她也不拒絕,而是先問“你們里正給評了嗎怎么說的找到縣里嗎縣里有這樣的事是怎么斷的”
她又不傻生民可憐,但是小民也有自己的狡猾,扯虎皮當大旗的事也不是沒有。她之所以上街受歡迎,而不是被當成冤大頭,是因為她買東西也砍價。故而小販給她報實價。
直到快要宵禁了,她才回到刺史府。
回府之后,張仙姑問她“外頭有什么急事么前頭火燒眉毛地來找你,胡娘子急得跑了出去,半天沒見你回來。”
祝纓道“街上遇到個老阿婆,她沒飯吃,我請她吃米糕了。”
張仙姑道“她兒女呢哎喲,沒個兒女,到老了都”
“哦,她兒孫都有的,就是窮,養活自己都緊巴巴的。”祝纓慢慢說了老婆子家的事兒。
張仙姑道“窮人日子苦。”
一旁蔣寡婦說“咱們梧州有了大人,比以前的日子好太多了。這還能活下來呢。阿婆那么大一家人,有兒有孫的,誰都不能吃閑飯。擱往年,要不老的餓死,要不小的溺了,要不老的小的一塊兒死。”
她這是實話,張仙姑也是啞口無言,這家里,誰都不是個嬌生慣養的不食人間煙火,更殘的事情他們都見過,甚至經歷過。
是的,能活著就不錯了,有希望誰會殺掉自己的親人呢
現在不用死了,就是一起再繼續苦著。
張仙姑道“噫窮人孩子早當家,窮人家的老的,也沒得福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