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家可以開飯了。
祝纓挾起一筷子的蘿卜絲,說“刀工不錯。”
林寡婦還沒走,笑著說“這是巫小娘子的手藝。那邊那道魚上的花刀也是她打的,魚也是小娘子做的。”
巫仁左右看看,說“學過一些。巧娘回家去了,說以前她常做這道菜,剛巧我會做。”
祝纓笑笑,將蘿卜絲塞到了嘴里了,頓了一下,說“挺脆。”
嚼嚼咽了,屋子里的氣氛更加快活起來。祝大等人紛紛舉箸,也頓了一下,又棄蘿卜而就魚,嘗了一口魚,就又奔旁的菜去了。
巫仁的刀工確實好,像是特意學過。就是這味道,僅強于杜大姐。能吃,但與其色香俱佳的賣相比起來,下回還是切好了讓別人調味更好一些。
祝纓不動聲色,將一條魚吃完了,說“明天都誰去看巧兒誰留守”
祝大道“我同你娘去,誰與我們一同去”
林娘子不明就里,說“我也同去,吃一場喜酒就回。走前我備下飯菜。”
花姐道“我與干爹干娘錯開。”
巫仁接了一句“我與老師一道,也能在廚房幫忙。”
祝大被酒嗆到了,張仙姑用力打著他的背“你多大的人了”
祝纓道“別打了別打了,順順氣就行了。”
花姐在一旁哭笑不得。
巫仁不明就里,心情也松快了起來,她算了一下,她的家人也該回來了。等到母親回來之后,知道她已經能正式幫管醫學部的事了,是不是會高興一些
王芙蕖回來的當天沒有先去番學報到,她得先回家收拾一下家里。然后去刺史府看看能不能進去,好接女兒回家住。住在刺史府固然能夠增加身價,但還是住回自己家里更舒心。接回了女兒,再問問這些日子的事情,最后跟老朋友孟娘子約個時間一起回去番學上學。
哪知一家子才回來,就看了另一場熱鬧福祿縣的縣丞赴任,去刺史府拜見刺史大人。
杭勤先是跟同祝纓南下,中途返鄉又是拜父母又是祭祖,然后就得動身上路了。比祝纓晚小半個月他就到了梧州。
到底是年輕人,離得又不算特別的遠,帶著一個書僮一個健仆,主仆三人都全須全尾地到了梧州。
在驛站稍一打聽,就奔梧州城來了。一到梧州城,杭勤小吃了一驚煙瘴之地,竟也有幾分繁華氣象了嗎
他來的時間很巧,春耕的尾巴將將掃過梧州,人們開始進入了一個相對閑暇的時間。有像巧兒這樣辦婚禮的,也有累了半個月終于可以休息進城逛街的,更有田里忙完了,一家子里能夠空出閑人進城幫工的
又有鄰近的商人也有來進貨、賣貨的,外地口音的人都多了一些。
更因這兩年人口增加,房屋的密度也增加了。甚至城外也搭起了一小片的木棚,住著些在城里住不下的工人。
一派生機。
他一個縣丞也沒有自己的儀仗,就提前在驛館翻出官服來換上了表示身份。他騎在馬上,倆仆人擁簇著,三人到了城門口就被攔了下來。
他們要是穿個便服,不一定會被攔住。往來客商太多,只要不是明顯帶著貨物需要檢查,便服的人守衛是抽查。一穿官服,守衛看著就起了疑進出梧州城的官員他是肯定認得的,這個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