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刺史在刺史這個位子上也有二十多年了,一直干得還可以。
皇帝問魯某的履歷,施鯤也說了。皇帝不知道祝纓與魯刺史那一段淵源,也沒問祝纓,他問施鯤“穆成周不合適嗎”
施鯤答道“穆成周未諳實務,不妨從副職開始做起。”
皇帝勉強點頭,又提出要讓穆成周做吏部的侍郎。丞相們沉默了片刻,皇帝在座位上挪了挪身體,丞相們勉強同意了。
皇帝道“那便如此吧。”
祝纓回到大理寺的時候,太陽已經老高了,她開了個簡單的晨會,把趙振介紹給大家。然后就讓各忙各的了。
趙振干勁十足,交割、灑掃屋子,與同僚拉關系。
落衙前,大家對他的觀感都還不錯,覺得他是個開朗誠實的人。又聽說他是吉遠府的,不少人“哦”了一聲,就知道他的來歷了。
第二天是休沐日,省得請假了,趙振當晚在祝府借宿一夜,第二天就開始搬家。搬完又去趙蘇家拜訪,下午去了會館,與在那里的王小娘子訂了幾間房“他們不認得大人在京城的住處,也沒去過老宅,我想他們應該會找來的。”
王小娘子笑道“要是長住,我可管不起,只住幾天落腳,也不用你這些錢。都是鄉親,難道你付得這些房錢,我就付不得”硬是不肯要。
接下來的小半個月里,余下的三人也陸續到了,都是先到會館,再被王小娘子派人送信給祝纓和趙振。趙振接了人,先拜見祝纓,再由趙振帶他們辦手續、搬宿舍。這三個人比趙振的品級低些,都是評事。
安頓下來之后,祝纓選了個日子,在家里設宴,將所有原梧州在京為官的人都叫到家里來吃酒。連同蘇喆、林風,府里大大地熱鬧了起來。
祝纓在大理寺里“自己人”越來越多,御史臺也往借用的牢房里關了三個人進去。這三個人進去了就出不來了,由這三人又牽扯出他們治下的屬官一些貪瀆、行賄的問題。
王大夫給祝纓摳了個縣令的窟窿出來,姚尚書抬筆填上了顧同的名字。
趙振從趙蘇那里知道這個消息之后,心道大人就是有安排的
祝纓的府上,也經常有人在門房里守著了。梧州出來的這些人,不時會往府里去。趙蘇跑得頻繁些,給祝纓帶了一些冷云與沈瑛的趣事,他的笑容肉眼可見地變多了些。
這一日,府上卻又來了一個生人,拿著顧同的名帖來登門。
府上收了帖子,讓他在門上等了半天。等到祝纓回來,沒吃飯就先見了他。此人二十上來,官話里帶著些口音,一身綢衣,看著衣食無憂的樣子。
拜見時口稱是“貢士卓玨”,原來,他是盧刺史州里選出來的貢士,籍貫是顧同治下的縣。去年末到了京城,顧同想到他上京不容易,給了他名帖。
“顧大人說,可持名帖往會館投宿。他們地面熟。又與晚生一張名帖,道遇到難事可以來求助于大人。本不欲勞煩大人的,不幸去年先帝駕崩,考試也沒了,到得今春仍無音訊。”
祝纓道“哦,確實,兩場試都沒了。你如今是在京城一面游學一面接著等呢還是要謀出仕”
“小子無狀,便是求一官半職,也須再砥礪自身之后,才敢妄言。”
祝纓道“那你不妨先住下,吏部一有選擢,我便知會你一聲。保書薦書,我為你安排。”
卓玨大喜,拜倒在地“多謝大人。”
吏部近期確實會有一些選擢,但不是廣諭天下的。還是因為魯王案,雖然“余者勿論”,但日常里誰是誰的人,周圍人心里都是有數的。魯王一倒,后臺沒了,好些人是被同僚清算的。此外還有幾個膽子小的,為不連累家人而自裁了。人一死,賬也就銷了。
吏部得把這些缺給填了,但又沒有明示天下,只在有限的范圍內有人知情。祝纓恰是一個知情者。
卓玨不久便拿著保書,去吏部參選。知情者少,他于是被選上了個從八品的小官。
沒過多久,便有許多南方士子知道,京城有一位對南方有著深厚感情的祝大人,以前梧州干過的,愿意栽培咱。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已改網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網址,新網址新電腦版網址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網址打開,老網址最近已經老打不開,以后老網址會打不開的,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報錯章,求書找書,請加qq群647547956群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