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城,不遠就見田中已透出了點金黃色。他們先不作停留,中途休息一次,用些食水,是陳萌已經安排好了的。祝纓留意看了看柴令誠,見他一路神色好奇,很符合這個年紀的男孩子的表現。
在中午前后,他們抵達了倉儲所在之地。朝廷的糧倉范圍極大,單個兒的“倉窖”也大得驚人。
太子等人都嘖嘖稱奇。
說來有趣,太子也會檢查東宮的寶庫,他檢視過自己的財貨珍寶,綢緞金銀,卻從不曾看一眼糧倉。
匆匆掃過一眼,卻又到了用飯的時候。太子說出門在外不講究,但是戶部與京兆卻還是與東宮一道給他準備了飲食。陳萌、祝纓陪同太子用飯,一邊吃,祝纓讓項樂一邊給他介紹一些情況。
太子聽項樂介紹有多少個倉、每個能有多少米、如何存儲、從何處轉運、如何保存等等,都是冼敬曾說過的,這一部分倒是沒有什么不同。
真正的不同是在飯后。
祝纓帶他認真轉了倉房,從外面看,許多糧倉是完全一樣的,滿滿當當的。祝纓不客氣地讓他挨個兒轉,不騎馬,從最基礎的入倉開始。讓他親自走過一遍流程,太子也認真而在隨從的幫助下走了一遍。
然后問道“所以,他們是怎么偷梁換柱的”
祝纓嘆了口氣,如果不上手,不管換了誰來教他,都是一樣的。但如果參與的時間太短,也是很難發現內情的。除非他能扎扎實實過來隱姓埋名當三個月的小官小吏,否則,全是隔靴搔癢。
“殿下只在這里半日,如果在這里一月、一年、三年、五年呢”
“什么意思”
祝纓沒有回答他,反而提出了另一個問題“您看這一窖,大不大”
如此龐然大物在眼前,太子也點頭“極大。”
“不過五千石,齊王開府,一次撥給便不止此數。”祝纓說。
齊王開府,得給屬官、隨從發祿米,給仆從發口糧,還得給齊王留家底。這還只是戶部撥發的部分。
祝纓執起一旁的大斗,鏟了小半斗的麥粒拿給太子看“這是一斗。”將斗塞給了太子,讓他自己試一試。
太子很疑惑“然后呢”
祝纓道“這幾天,您得自己找答案。殿下只管體會。搬運些試試吧。”
太子干活,隨從們也不能閑著,他們也或取筐籮,或執升斗,過不多時,都樂起來,將糧食潑灑得到處都是,踩在腳下也不心疼,仿佛找到了新玩具。祝纓的隨從們面露不忍之色糟蹋糧食啊
陳萌終于忍不住了,咳嗽一聲道“這些都朝廷征收上來的租稅,不要糟蹋了。”
他與祝纓對望一眼。
祝纓道“天色不早了,明天咱們再來吧。”
太子不明其意,祝纓道“沒關系,多來幾次,多看看。殿下,有些事不是能夠講解的,要您自己體會。”
此后祝纓連著帶太子跑了倉儲數日,在此期間,倉儲公案早就查明、結清了。犯案的人、作案的經過也都理清,文書都寫好了。不外是報損時多報、倒賣糧食、偽造賬冊等等手段都不新鮮。
祝纓將涉案之人黜了,另提拔了幾個戶部的吏目升任小官,其中便有牛金等人。至此,之前隨她南下過的舊仆,皆得出身。她又將自己府中別業出身的隨從補了部分吏目的缺,讓他們也吃上了朝廷的米。
太子與一干護衛在糧庫里轉悠了幾天,只看出來“糧庫很大,如果在其中弄鬼,確實很難發現”。
祝纓也不焦急,她的目的也不是讓太子一天就脫胎換骨,只是想讓他曉得一些事、親自看一看。
不想太子卻誤會了她的意思,向皇帝進言,道是祝纓已經做到了能做的最好,糧庫那么大,有人弄鬼是在所難免的,能夠及時發現,證明朝廷官員還是很聰明、盡職的。
太子向皇帝匯報的時候,祝纓作為戶部的官員,也在一旁聽著,心中五味雜陳。
當天下午,為了“報答”太子,她又伙同陳萌將太子薅到了郊外。
太子道“倉儲案不是結了么還要出城做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