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蘇壓抑著激動,正想告辭,忽然想到印要鑄成什么樣子的
他將辭出的話咽了下去,穩了穩神,額上也沁出點汗來,放在之前,他是不會忽略這樣的細節的。他忙問“姥,印的質地、尺寸、等級、字體、印鈕紋路要鑄什么樣的字呢總要有個名目。”
祝纓看他冷靜了下來,反問道“你覺得呢”
趙蘇當然不敢自己拿主意,而是說“請您示下。不過,等級有差,大小、質地、綬帶也應有差。既是您頒的印,與朝廷也該有些區別。可是這大小”
趙蘇心中已經有了一點點想法,既分金、銀、銅三等,金印對應的得是祝纓,也即未來的節度,銀印對應的是即將任命的刺史們,銅印對應的是縣令。三定好這三個標準,其余的人比照著這個來。
反正手上金銀銅鐵都有,工匠也有,字也都會寫,鑄造的技術或許稍遜,但能完成。
難的是“定制”,即印的大小樣式之類,完全模仿朝廷的,不太容易一眼看出區別來那肯定不行,小朝廷一號,又不甘心。
但他不肯多言了,就等著祝纓示下。因為最難的“定制”他還沒有把握。
祝纓略一思索道“不用方印,用圓印。”
“誒”趙蘇眨一眨眼,又說了一個,“妙”
大家形制都不一樣,也就免了攀比,與朝廷磨牙的時候也容易搪塞,則尺寸上大點兒小點兒,也就沒那么多的計較了。圓印一出,其他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趙蘇又問“那各要鑄多少您的金印要鑄什么字刺史一級又要多少此外新州縣的名稱呢還是,只鑄其品級,名稱在頒布的令上寫明印要如何保管、更換也如朝廷的法度么”
這些都是大問題,尤其是印章的保管、啟用、廢止,在府中印檔等等。
祝纓道“朝廷的法度,也有好的,也有壞的,只要是合用的,何妨拿來用他們也是因襲前人,我如何不能效法先賢呢多鑄幾枚備用,先鑄品級。對了,軍士的信印也要有。”
“是。太夫人的印,也一起么”
祝纓怔了一下,道“她呀也好。”
兩人又估算了一下數目,金印二,銀印七、銅印百余枚,祝纓又指定了祝青葉兼管印章。
趙蘇又問“您的令就只稱令么公文行書是否還要重訂規范”朝廷的政令也分為數種,皇帝的詔書雖然口頭上說時比較隨意,或曰詔、或曰諭、或曰旨,事實上還是有區別的。有的更嚴肅、有的更隨意,有的有特殊的場合。趙蘇深受熏陶,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這個模板。
祝纓道“先分兩種吧。”一種是公文式的,一種是她親自下令的。
趙蘇打開招文袋,奮筆疾書。記完了,意猶未盡,很有點想自告奮勇給這整個梧州重新定點禮儀的沖動。
不行現在最重要的不是這個他很快壓住了這種沖動,猶豫著要不要提不不不,詢問誰做什么官也不合適,也不能提。趙蘇向祝纓一禮“您要沒有別的吩咐,我這就去如召集匠人去做了。”
祝纓卻又說“也好,明日你再來,咱們與青君她們一道,議一議各人的職司品階。”
這正是趙蘇想問而不敢問的,他馬上答應,飛快地跑去找工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