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以來,比起解釋,沈書意更多的時候是沉默。
被誤解、被謾罵時,他也曾試過解釋。
可是,沒有用。
他解釋地越是認真,反而被曲解地更加厲害,更多洶涌的惡意撲向他。
有一段時間,他只要看見網上,點開微博,心臟都好會忽然像是一腳踩空一般,重重地往下墜。
手心冒汗,心跳控制不住地加快,嚴重的時候會惡心,想吐,呼吸困難,還會眼前發黑。
去看過心理醫生,也開了一些藥,吃了段時間。
收效甚微。
意識到自己的心理出了問題之后,他花了很長時間去調整。
不去看,不去想,埋頭做音樂,用音樂治愈自己。
娛樂圈,糊是連關注度都沒有的。
罵聲也漸漸地消失。
除非他偶爾因為然然上熱搜,或者是他自己想不到上熱搜,否則總體算是平靜。
后來,他慢慢意識到,互聯網要的從來不是真相。
人們只是滿足于圍觀的熱鬧,負面情緒的宣泄。
沉默反而更容易讓事情過去。
只是時間長短而已。
認識顧遲以后,他才慢慢學會,勇敢地去回應。
沉默只會把自己的話語權交出去而已。
謠言不會止于智者,它們只會如順風的野火,傳遍整個互聯網。
至于處于留言當中的人是否為之痛苦,鮮有人在意。
沈書意會直接放出生證明,是母親沈曉涵的建議。
身為一名教師,沈曉涵很清楚,如何在短時間內傳達最有用的信息。
照片是沈書意自己放上去的。
所謂有圖有真相。
言語的解釋有時候是最乏力的,遠不如圖片有著最直觀的視覺沖擊。
照片是顧遲今天帶回來的相冊里就有。
無論是出生證明還是照片,沈書意都做了相應的處理。
出生證明除了他跟父親姜永的名字,其他包括母親名字在內涂了馬賽克。
照片也是,母親沈曉涵的臉上貼了一個愛心,愛心剛剛好覆蓋住沈曉涵的五官。
出生證明也好,照片也好,都盡可能地保護母親沈曉涵的,避免母親的信息跟照片被傳播。
沈書意編輯發送的這條微博,是在他吃完飯發的。
顧遲就陪在他的身邊。
也因為有顧遲在身邊,讓他莫名的安心。
大概因為他知道,無論這條微博發出去以后,互聯網會有什么樣的聲音,他都不再需要一個人默默地去消化。
除了跟母親沈曉涵商量過,沈書意連經紀人宋離也都沒有事先溝通。
宋離知道這件事很棘手,一個回應不當,不但很有可能會在各大平臺被打馬賽克,就連手頭已經接了的甚至是在談的商務都要黃。
也就沒催。
這個時候,總是越謹慎越好。
只是時不時地總要看一眼微博。
幾乎是沈書意才更新了微博,宋離的微信文字就發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