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黯然的同時,云孟子心中有感覺到自己很是幸運。
數千修道者,最終能夠來到這里聽道的,卻只有自己。因為心中貪念?
云孟子很清楚,自己心中依然有著貪念,而且有著或許比別人還要貪婪的貪念。只是因為,人參的出現,讓他心中有了警惕,所以,在見到福壽仙桃的剎那,云孟子就感覺到了不同尋常,所以才沒有與其他人一樣,去爭奪仙桃...
“貧道,起碼還能夠聽到張真人講道...而其他人,現在還在**世界轉悠吧...起碼,貧道這是屬于,抓住了自己的機緣...”
云孟子心中有些安定,機緣,只有屬于自己的,那才是機緣。
數千聽道者,沒有來到這里,該如何能夠聽道?
“機緣在我,我心有道。貪念不散,機緣難現...所謂貪念,是一種私欲,是一種貪婪,也可以說是一種向往,一種渴望...貪念無處不在,如同法則道法一般,不論是萬靈之長的人類,還是咆哮山林的野獸,只要是生靈,具有生命,都有貪念。貪念不可除,只在本心分是非...”
張道然的聲音傳來,云孟子心中一驚,這才了解到什么才是貪念。貪財、貪色、貪生、貪命...所有的貪,才組成了這個世界一切地思想...
貪念,才是世界的本源?
云孟子不清楚,但是這一刻,他知道,只要有思想,就會有貪念。
就比如,人類最基本的思想--吃飯,也是一種貪念。在饑餓的時候,對于飯菜,對于食物的向往,其實就是一種貪念。
云孟子有些些迷茫:“既然,貪念無處不在,那么佛門戒律之中,戒貪,貪念該如何戒除?除非死了?”
“是了...張真人說,貪念不可除,本心分是非...”
貪念千千萬萬,只要有思想就會有貪念。那么,貪念有的是本能,有的是善意,那么就有的貪念是一種惡意。既然貪念處處存在,只要有生命就會有貪念,那么只要能夠明辨是非,分出好壞。懲惡揚善不就行了?
貪念,或許不是對于一個人的鄙夷,或許是一種勉勵?
那么,向往長生不死,那么修道,是不是貪婪的延續?是不是貪生,貪命的結果?
“貧道有萬法,傳法是為緣...天地本源為我修道,我講解道法,是為世界圓滿...”張道然聲音繼續傳來:“貧道開辟一方空間,分為九九八十一個區域。或者你在某一個區域之內,或許,你在貧道面前...貧道講道,發現顯示諸天,自然每一個道友都能夠聽到...”
云孟子一呆,法相諸天?
這是什么意思?
在這里聽道的每一個人,也都有些迷惑。
但此時,在其他區域之中,忽然空中如同一面明鏡,整個天空仿佛透明。如同撥云見日,一尊法相,占據整個天空,仿佛就坐在面前。
不似虛影,而是真真實實,有血有肉,一尊法相,普普通通,卻又散發著種種玄妙。只是他們境界太低,無法體悟。法相就是張道然法相諸天的手段。
“貧道講道時間不長,能有多少領悟,能不能入道,就看你們自己的悟性...貧道講道之后,會把修道界的行為準則,告訴每一位...修道,本就是超脫自我的一種過程,你們自己把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