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于零度的天氣確實難以降雪。
因為這根本不是雪。
是凝實成物,肉眼可見的高濃度濃縮污染粒子。
當污染濃度高到一定程度,污染粒子就會具現化,化作雨,化作雪,融入自然與世界,悄無聲息。
如此大面積的落雪,甚至調查局想要攔截都不可能,只能眼睜睜看著它落向京城大地。
情報部已經忙得腳不沾地,電話鈴聲一個接一個。
氣象臺緊急發布天氣預警通知,強烈建議全體市民留在家中或室內,不要外出。
派上去的飛機冒死沖向雷電云,但繞了一圈又一圈,卻根本沒找到降雪的云。
“雪不是從云層落下去的。”
飛行員震驚回報“是從高空上裂開的大洞里下去的。”
縱寬的縫隙顏色極淡,地面上即便用高倍數電子望遠鏡,也根本看不見。
只有戰機近距離繞飛,才終于拍下勉強清晰的照片。
照片上,京城正上方的天空,赫然裂開了一道口子。
像縱橫蔓延的裂谷。
氣象局專家百思不得其解,表示從來沒見過類似的東西。
祈行夜卻眉頭緊皺,抬眸看向商南明“我們不是第一次看到它,已經是調查局的老朋友了。”
裂縫。
會導致污染源出現,并且污染生存所需的污染粒子。
在此之前,世界各國遭遇的縫隙,都不過幾毫米寬,并且很快就會合攏。
雖然在商南明制定的污染應對守則中,明確表明應當首要尋找縫隙和污染源,從源頭防治。
但因為長久以來,縫隙都自行消弭,所以調查官們也逐漸忽視了它的存在。
現在,它卻變成了如此巨大之物。
“就近觀察下,縫隙長千米,寬百米,呈不規則形狀”
飛行員傳回來的匯報忽然被滋滋啦啦的電流聲覆蓋,抽成詭異不輕的音調。
與此同時,另一個頻道里的運輸部驚呼一聲“偵察機摔了”
祈行夜忙切換畫面。
衛星視角被電流嚴重干擾,靠近縫隙的地方只剩一片雪花點,難以看清情況。
但另一個機內監控角度,卻能看到偵察機在靠近縫隙的瞬間,立刻像觸礁的泰坦尼克號,重重撞在一堵空氣墻上。
下一秒,戰機驟然解體。
監控畫面天旋地轉,找不到定點。
抽動的一片混亂顏色中,只能聽到飛行員急促的呼吸和機艙里響成一片的警報聲。
然后,畫面猛地黑了下去。
一秒,兩秒漫長的等待中,無數工作人員緊張到汗濕,焦急緊盯著屏幕。
終于,幾十秒后,無線電頻道里重新傳來聲音。
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在飛機解體的最后時刻,毅然跳機,找回了一命。
整架飛機則在墜向縫隙時,猛然潰散成無數白色光點,化作晴雪,紛紛揚揚落下。
連一顆螺絲都沒能幸存。
后方響起歡呼雀躍,為飛行員的成功存活而真心高興。
祈行夜唇邊也不由勾起笑意。
“最后一秒,我靠得太近了,像撞到了那東西的防護網上,觸發了反擊機制。”
飛行員回想,仍心有余悸“那縫隙,就像個黑洞,所有靠近它的東西都會被吞噬和解體,成為它的一部分。”
無法靠近,無法偵查,所有現代化科技手段在面對天空縫隙時,都已失效。
嚴重的電磁干擾無法讓任何武器靠近,衛星也無可奈何。就是飛過去一只鳥,也會在靠近縫隙時崩潰成點點微光。
“沒辦法啊,我能有什么辦法。”
徐文卿焦慮的不斷舔嘴巴,已經干燥起皮到出血“現在想要阻攔它,就一個辦法你在縫隙下面拉一張大布,把所有污染粒子都攔下來。”
但誰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污染粒子現在雖有實體,但它具有高強度穿透性的特性并未改變,別說一片布了,就是一堵墻,也穿越滲透得輕松。
所以所有涉及污染的機構,才會使用數米寬的鉛板,密不透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