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友宗麟更麻。
雖然對可能爆發的一揆早有準備,但是當各地匯報上來的消息傳到大友宗麟這的時候,大友宗麟還是難免倒吸一口涼氣。
九州府下轄肥前、肥后、筑前、筑后、豐前、豐后、薩摩、大隅、日向九國,而爆發一揆的足有五國。
也就是說大友宗麟管轄范圍內有一半以上的地盤都在爆發一揆。
而且日向和肥后倆國的一揆最為集中且劇烈,特別是日向,椎名家已經被打的只剩下一座城池,而且一揆已經在向薩摩和大隅進軍。
一揆最可怕的并不是人數多,而是一揆的規模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大。
作為戰國時期的大名,對于一揆這種東西并不會陌生,很多大名一生都在和一揆打交道。
與一向一揆不同,一向一揆雖然更有組織度但一般不會和大名死磕到底,在達到目的之后雙方還有坐下來談的可能。
而這種由地方武士聯合商人、民眾爆發的土一揆,一般都是以推翻當地大名的統治為目的。
從一揆爆發的開始,雙方便注定了是不死不休的局面。
面對這種一揆,大友宗麟深知決不能拖,必須要迅速鎮壓。
所以即便自己的妻兒老小被田原親賢控制,大友宗麟也不敢浪費時間去和田原親賢多費口舌。
返回府內館之后,大友宗麟迅速將大友家領內的足輕集結起來。
豐前豐后倆國總共五千大軍,再加上筑前和筑后的三千人,合計八千大軍很快在府內館集結。
正常情況下,大友宗麟想要出兵還需要向總督府報備,軍奉行所允許之后方可進軍。
但此刻京極高景正在立花山城,而且來之前大友宗麟已經被京極高政授權“全權處理”九州事務,所以大友宗麟有那個底氣直接出兵。
但首先擺在大友宗麟面前的問題是,現在施行常備兵制,雖然足輕的素質上升了,但是數量卻很少。
面對五個國同時爆發一揆的情況,若是集中進軍一處,那么另外四國就得不到任何的支援。
而若是分散進軍,本就人數不足的九州軍力就更加捉襟見肘了。
這個時候,大友宗麟只能問計于角隈石宗。
作為一直以來備受大友宗麟信任的軍師,角隈石宗也不負眾望,簡單思索片刻之后便給出了答案。
“主公,九州五國爆發一揆雖然看似排山倒海之勢,但其中也多有破綻。”
“薩摩國雖然也有一揆,但因為島津家實力強勁,一揆轉而向北與肥后地區的一揆聯合。”
“如今肥后一國的壓力最大,所以在下認為應該集中兵力先解肥后之圍。”
“肥后地處九州腹地,算是整個九州的中心區域”
“北邊是肥前、豐后,南邊則是薩摩、大隅,東邊則是日向”
“如果被一揆控制了肥后,則五國將連成一片互有支援,屆時再想與其交戰,則我方便更加被動了。”
大友宗麟低頭思慮再三,算是認可了角隈石宗的看法。
不過,大友宗麟仍有疑慮。
“可如此一來,日向、大隅、肥前三國當如何是好?”
“肥前地區采取守勢,讓有馬、松浦、鍋島、大崎四家大名各自籠城,只要不讓一揆勢攻入博多町便可。”
肥前之前是龍造寺家的領地,龍造寺隆信轉封之后,由于鍋島直茂現在是京極家的家臣,所以鍋島氏留在了肥前并未隨龍造寺隆信一同轉封。
而肥前爆發一揆的地方正是歷史上爆發“天草之亂”的島原地區,在肥前西南沿海的半島上,只要封鎖住海面,一揆一時半會兒無法進入九州腹地。
“至于日向和大隅,可讓隨左衛門佐殿而來的瀨戶內水軍南下,封鎖豐后水道,攔截過往船只,切斷一揆勢的海上補給。”
“特別是從種子島源源不斷運到大隅的軍械。”
“失去軍械補給之后,一揆雖眾,但手無寸鐵也無法與九州常備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