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他很看重的臣子,素來機敏有加,怎么會使出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招數
顧亭遠如實解釋了那日的事,然后道“我不想跟夫人有紛爭。”
他當然可以安然完好地回家,跟寶音解釋。寶音只是脾氣烈,并非不講理的人,會信他的。
但,兩人難免有些不愉快,而顧亭遠不想那樣。
皇上聽了,若有所思地道“值嗎”情,竟如此重要
“回皇上,于臣而言,值得。”顧亭遠恭敬地答。
皇上點點頭“我知道了。”
他坐了一會兒,就回宮了。
回宮之前,想到什么,在街上買了些民間的小玩意兒,才回了宮里“去延春宮。”
年輕時,他與皇后的感情也很好。
此事在京城愈演愈烈。
堂堂探花郎聽聞還是寒門出身居然被人欺負的當街尋短見上至八十老人,下至街邊孩童,都聽聞了此事。
不論高門大戶,還是平頭百姓,亦都談論此事。
姓江的那位,已經不敢出門了,門口常常被人扔石子、爛菜葉,出門就被人指指點點,他后悔不已,硬著頭皮登門馮家。
“馮兄,該如何是好”他唉聲嘆氣道。
馮文炳的表情也不好“回去等著”
他已經被家里罵了一通,很是沒臉。這事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直接證據指向他,但是明眼人都猜是他他一向與顧亭遠不睦
馮家乃官宦之家,出了這事,非常丟臉。把馮文炳教訓一頓,而后放出新的流言,試圖扭轉局面。
當日之事,乃是顧亭遠做戲,原是他強迫同僚之妹不成被捉到把柄,故意使出此招,倒打一耙。
但效果并不好。仿佛有另一撥人,在攪渾水。
“混賬”馮文炳到處遭受異樣眼光,惱怒不已。
顧亭遠受傷,親近之人都登門探望,但他才不會替馮文炳掩蓋,誰問都說。于是,翰林院最先知道,這事里頭怕有馮文炳的手筆。
馮文炳解釋不清,一個頭兩個大,急得上火。禍不單行,他疏忽大意之下,差事出了些許紕漏。
恰逢皇上心情不好,一頓大發雷霆,把他貶出翰林院,發配去偏遠地方上
馮家沒撈他。
他名聲臭至此,留在京城也不是好事,不若離京躲幾年再回來。
馮文炳心有不甘,卻無他法,不得不離京。
離京這日,顧亭遠特意早早出城,在城外等他。
“你來做什么。”馮文炳看到他,臉色沉冷。
顧亭遠挑眉“答謝你。”
雖然馮文炳差點害了他,但利用這次機會,他與寶音解開心結,如今日子過得蜜里調油,不知多幸福。
“答謝”他一番,惡心惡心他,不是很好
“你少猖狂”馮文炳當然看出他在惡心自己,臉色沉郁,“等我回來”
說完,不等顧亭遠說什
么,唰的遮上車簾。
馬車重新駛動,越行越遠。
顧亭遠目送馬車遠去,心中暗道,你回不來了。
他不會讓他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