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境遇更加悲慘的前輩能在初次見面時給出這樣的建議,若說完全不感到動容,連加茂伊吹自己也知道絕不可能。
但他的情感只停留在片刻的動容之上。
波魯納雷夫釋放出的一點善意不會改變他命運中的不確定性,自憐自愛更不是討好讀者的捷徑,反倒會在提升人氣的過程中起到反作用。
如果加茂伊吹更在乎自己,那他就不會于萬眾矚目下向父母卑微地下跪,不會在咒靈胃里背起五條悟踏入胃酸池,不會因萬悲雙胎吞佛的能力選擇兩次赴死。
加茂伊吹人設中的特質,單獨拿出每一點來看都是比上不足,他只能通過非常規手段彌補這份不足。
于是他將果敢、冷靜與異于常人的思考模式表現到極限,如此才能活到現在。
其實波魯納雷夫本身就是個最好的例子。
按照讀者論壇中的說法,波魯納雷夫是來自系列作品中第三部的人物,雖然加茂伊吹不知道于意大利開展的劇情究竟是第幾部故事,但他明白,對方在讀者心中一定極有分量。
分量之重,使作者愿意讓他的故事于本不屬于他的世界延續下去,使作者不得不讓他在幾乎被迪亞波羅削光四肢后還能獨自存活十年,最終擁抱勝利。
盡管在落幕時,波魯納雷夫甚至失去了有形的身體、只能將靈魂安置在一只同樣是替身使者的烏龜之中,他也依然活著,并且成為了喬魯諾相當重視的參謀。
活著。
輕飄飄的詞語,卻正是加茂伊吹將要終生追求的結局。
加茂伊吹并不畏懼死亡,但他一定要咬緊牙關,成為于結局存活的角色之一。他必須擺脫作者與人氣的控制,獲得完全獨立的人格,然后看看真實的自己到底是何模樣。
他在心里喊“遙不可及遙不可及”
但他實際上只是牽起一個笑容,輕聲回應道“曾經有段時間門沒人看好我,但我的表現令他們大吃一驚,就連生命本身,我都在奮力奔跑下將其暫時抓進了手心。”
“您認為人類不能操縱生死,”加茂伊吹說道,“可我認為,我能做到的事情還遠不止于如此。”
波魯納雷夫的瞳孔微微一縮。
他謝過了波魯納雷夫的好意,離開烏龜的身體,對著仍在討論中的四人道了聲晚安,回到房間門吃下了喬魯諾送來的夜宵,這才算結束疲憊的一天。
直到躺在床上,加茂伊吹才感到因失血過多而產生的疲憊有所緩解,可無論身體正傳遞出怎樣虛弱的訊號,他也沒有停下腳步。
在之后的一段時間門里,加茂伊吹每日都奔波于尋找布加拉提的靈魂的路上。
他跟隨喬魯諾走過作為決戰場地的羅馬斗獸場,撫摸過布加拉提最終倒下時躺著的磚塊,甚至還能看見其上暗紅色的血跡。
來來往往的游客早不知道換了幾批,只有附近的商販與居民有時還會談論起那日突然陷入昏迷的古怪事件,
但畢竟參與的人數少之又少,奇妙的真實經歷很快演變成了玄幻的都市傳說。
最終,這段被命名為“角斗士的詛咒”
的描述得到了本地人的共同認可。
如果有誰被游客問起這里是否有什么有趣的故事,他們就會繪聲繪色地將那事描述一遍,然后心滿意足地詢問游客,是否認為這事真有可能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