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無法從系統處獲得異常情況的合理解釋,加茂伊吹選擇嘗試從迪亞波羅的行動軌跡中總結出移動規律,以便提前預判他的下個位置,提前抵達該地與其碰面。
但直到一張全新的意大利地圖被標滿紅點,連接的線條密密麻麻覆蓋整片陸地區域,加茂伊吹也未能從其中發現任何有用的信息。
他有些焦慮,眼看時間一天后推移,返程之日越來越近,他不得不采用最為愚笨的方法解決問題。
與當年在東京街頭尋找五條悟時一樣
加茂伊吹堅信作者不會放任他漫無目的地用數月時間在無盡的尋找中游蕩,于是他堅持跟隨著迪亞波羅的步伐輾轉于意大利各地,只為讓命運親自將機會放進他的掌心。
這實在是個耗時漫長又透支精力的辛苦活計。
加茂伊吹將大部分時間都花費在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之上,手機屏幕時刻亮著,只為最及時地呈現迪亞波羅再次發生改變的位置,他常常在行程還未結束時便中途改道,急匆匆去購買新的車票。
禪院甚爾的存在為他賦予勇氣與力量,很快,加茂伊吹下定決心放棄正式用餐,幾天都只在列車或飛機上購買簡易快餐,僅把食物當作填飽肚子的工具,再無享受可言。
可喜的是,他的確能從定位光標的位置變動中察覺機會正朝他逐漸靠近的事實他與迪亞波羅的距離正不斷縮短,最近的一次甚至只隔了兩條街道。
僅是在加茂伊吹邊走邊尋找出租車的過程中,迪亞波羅的位置再次發生改變,叫剛向司機報出目的地的少年只得長嘆一聲,臨時叫司機調頭前往車站。
加茂伊吹于這段時間內迅速消瘦下去,每日極為短暫的休息時間也使他憔悴許多,黑貓不會干涉他的選擇,只管配合,此時已經摸索到了臥在托運箱中的最舒適姿勢。
他疲憊至極,卻也明白這種狀態還并非是身體的極限。
長期揣測作者與讀者想法的好處在此時顯現出來,根據加茂伊吹對劇情節奏的了解,他有自信在身體徹底垮掉之前與迪亞波羅碰面。
迪亞波羅的移動沒有規律可言,但作者繪制情節時的考慮總歸大同小異。
不得不承認,他的確將尋常作者的心思把握到了極致。
就在告別喬魯諾等人的二十幾天后,加茂伊吹因差點錯過登機時間而沒來得及吃早飯,僅是剛坐在位置上松下一口氣,他便感到頭暈目眩,險些栽倒在身旁乘客的肩頭。
那位善良的女士為他叫來乘務人員,加茂伊吹聽著廣播中緊急召集醫生的播報,意識有些朦朧,腦內唯一一個想法卻無比清晰。
他想,或許已經是時候了。
飛機剛落地便有擔架來接,加茂伊吹的呼吸略顯急促,他面色慘白,手腳冰涼,一直堅持到裝有黑貓的籠子被放在身邊,才終于肯徹底卸下力氣倒下,不再堅持等待。
來到醫院后,急診很快拿出檢查結果,加茂伊吹暈倒的原因是低血
糖且嚴重貧血,
右腿殘肢的恢復情況也不算理想有醫生甚至聯系了警察,